蚯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分享交流北京晚报刊载胡同人家的ld
TUhjnbcbe - 2022/5/7 13:23:00
白癜风是怎么造成的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4.html

“零废循环小院计划”已在前门草厂展开半年有余,正逢春回大地,3月29日,北京日报记者李瑶来到草厂七条13号——首个“零废循环小院”试点,深入考察户主李洪盛半年来的“零废弃”生活。

1

花池里的“秘密武器”——厨余液态肥

报道原文:春光正好,草厂七条13号院里生机盎然。小院当中,瓷花盆里的茉莉叶在阳光下泛着绿光,花池里的韭菜整整齐齐,廊架下鹦鹉在学舌,乌龟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另一边的花池旁,李洪盛正忙着翻新土,将沤好的液态肥洒进土里,“这液态肥可是宝贝,纯天然的,劲儿大,养出的茉莉、韭菜,壮实着呢!”

液态肥从哪儿来?在廊架一角,有一个绿色的垃圾桶,上面写着“厨余堆肥桶”。桶上有一个盖子,底部有一个龙头。掀开一瞧,里面是橘子皮、青菜叶等厨余垃圾,这些垃圾浸在水里,发出微微的酸味。“平时把果皮、菜叶子扔里头,加点堆肥菌、水,沤好之后底下有个箅子自动过滤,打开龙头,液态肥就流出来了。”李洪盛解释道。

我们的补充:廊架旁的小绿桶,正是去年12月“Recycle——居家堆肥”工作坊的成果。我们和草厂的叔叔阿姨们共同学习了家庭适用的波卡西堆肥法,学习如何区分绿色材料和棕色材料。经过时间的检验,李叔家的果皮、青菜叶等厨余垃圾,在EM发酵菌的作用下,最终变成了环保、可循环的液态肥。

-“Recycle——居家堆肥”工作坊更多回顾内容点击上方图片跳转-

报道原文:堆肥的不光这一处,小院花池里,外表平平无奇的PVC管也藏着秘密。30多厘米高的废旧PVC管直立着,一半埋在土里,一半露在外面,最上面蒙着一层塑料薄膜。掀开薄膜,里面是鸡蛋壳、菜叶子。PVC管旁的土里,用铲子轻轻挖几下,就有几根小拇指长的蚯蚓冒出了头,小家伙们蜷曲着身体在土里打着滚。“埋在土里的管外面打着孔,蚯蚓钻进管内,‘吃’烂菜叶子、鸡蛋壳,吐出有机肥料,让小花池的土越来越肥。”李洪盛说,参与首个“零废弃循环小院”试点5个月以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用旧pvc雨水管改造的蚯蚓塔(图片来源:李瑶)

2

里院墙沿——雨水收集系统

报道原文:小院西墙上方,一根两米多长的PVC管敞口对着天,PVC管一直通到房顶、墙檐顶部的排水口,底下接着一个空的大桶。“这是雨水收集系统,今年下了几场雪雨,足足接了五桶半,算下来足有公斤。”收集的雨水,李洪盛有的用来浇花,有的倒进了鱼缸。墙根底下的大鱼缸里,金鱼正在欢快游弋。

以前,这面墙因常年雨水渗流而腐蚀开裂。建设“零废弃循环”小院以来,社工、学生们帮助李洪盛清理腐蚀墙面,重新铺设防水层和环保涂料,并安装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雨水槽解决了雨水渗墙问题,雨水桶接水代替原雨水直排,在解决雨水溢流的同时有效收集并储存雨水。房檐边的雨水槽改造就地取材,其中一处雨水槽是用平时收集的塑料管制作成的。

更新前雨水渗墙,院落潮湿

更新后雨水沿管道收集起来

居民使用6个月后(图片来源:李瑶)

报道原文:小院里处处可见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废旧不锈钢长杆打孔做成挂物杆,箅子、小架子、水管排列得整整齐齐;廊架上安装了三个太阳能灯,不用插电,晚上自动感应点亮小院;自家种的丝瓜晒干后做成抹布,还可以分给街坊四邻用……

稿件来自:《北京晚报》年3月29日刊发

“零废循环小院”计划作为三正社工事务所发起的“A2Z”——正阳人家“零废弃”英雄之旅的子项目,从年推动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的角度,紧扣社区环境整治促提升由街巷深入院落的现实需求,围绕“零废草厂”建设,通过院落更新和科普活动两条线索,推动草厂社区居民积极践行“零废弃”生活理念,探索平房区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的路径及模式,打造草厂文保区“老胡同,现代生活”的历史人文生态新风貌。

-更多回顾内容点击上方图片跳转-

自年9月中旬至今,团队完成了“零废循环小院”首个试点院落更新和两次参与式工作坊活动,先后受北京日报、北京东城社区报报道,文章转载于学习强国和北京城市管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交流北京晚报刊载胡同人家的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