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生物科普专题第一篇文章!说来惭愧,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我还没怎么跟大家聊过有关生物的话题呢今天,我打算跟大家聊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大家在发呆时,或曾注意到自己视线中似乎有什么透明的漂浮物?看上去就像是一些长条形的小虫子和小水滴慢慢往视线下方掉落?但当你想定神仔细去看时却又消失了,直到视线转移或者眨眼后才会再次出现?
如果你年幼时就发现这一奇怪的现象并对此十分好奇的话,你一定会想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特异功能,能看得到微生物、外星生物,或者异次元的东西?
其实你跟大家并没有什么不同,也没有得病,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人人都或多或少会出现这种情况。该症状通常被称为飞蚊症,生物学上叫Muscaevolitantes,在拉丁语中是飞蚊的意思。
你也许会说,好像曾医院称这不是一种病吗?我可以实话告诉你,该症状只有当严重到视觉被影响时才能够被称为一种病,而如果只是普通的症状的话根本称不上什么病,医院为了坑钱才会把事情说得严重。
事实上,调查称有70%的人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都出现过眼前仿佛有飞蚊的症状,而只有这些人中的30%症状较为严重需要治疗,他们通常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度近视眼患者、动过白内障手术者、其他如眼内发炎或视网膜血管病变患者。
所以首先,我可以跟大家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没什么好担心的。
那么,所谓的“飞蚊”,到底是什么呢?
因为“飞蚊”会不断地变形,看起来就跟活的一样,所以许多人会误以为是眼内的寄生虫,但其实不是的。下面,由我娓娓道来:
当光传入眼球时,眼球中间的玻璃体内若存在不透明物体,则会在末端的视网膜上产生投影,你看到的“飞蚊”成像其实就正是这些投影。
这些不透明的物体可以是小块的组织、红细胞、蛋白质团等。由于悬浮于玻璃体(眼内胶状物质)中,当眼球转动时,它们也会跟着转动,而当眼球停止转动时,它们也会有少许的弹动,因此看上去跟活的一样。
当它们更靠近视网膜时,在视网膜上呈现的阴影就会更暗且更加清晰可见。这就像是用手放在吊灯和桌面之间一样,手离桌面越近,投射于桌面的阴影面积越小,同时也越黑越清晰。
大多数情况下,“飞蚊”并不容易被人察觉,通常只有当看向相对浅色且颜色均一的物体,例如白板、墙壁或无云的蓝天时,“飞蚊”才容易被看到。
这是因为眼球所接受的光越亮,瞳孔就会缩得越小,效果相当于将发散的光源替换成集中的光束,同样会使投射于桌面的阴影变得明显。
现在你知道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了吧?
另一种有趣的视觉现象叫做谢瑞尔氏现象,又称蓝天内视现象(Bluefieldentopticphenomenon),指的是当你仰望蓝天时,会看到有小光点在快速闪动,有时在这些光点后面还会拖些黑色的小尾巴。
这个看似和飞蚊症有着些许相似之处的现象,原理却和飞蚊症恰好相反:此时人眼所看到的并不是阴影,而是一些移动的小开口让相对亮的光线进入了视网膜。
这个现象主要是由视网膜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造成的。白细胞的体积有时可以大到填满整个毛细血管,因而在血液流动时,白细胞后方的红细胞容易形成堆积,而由于红细胞能很好地吸收蓝光,白细胞却更容易让蓝光透过,因而在白细胞前方红细胞较少的空隙以及白细胞本身透光性会相对较强,所谓一闪一闪的小白点就是这些透光性较强的区域造成的。
理想条件下,也许还可以看到白点后面会跟些黑色的尾巴,这则是因透光性较差的红细胞堆积,相对于亮处显得黑而造成的。
一些科学馆会展示一整屏幕的蓝光,让你更清楚地看清这一视觉现象。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很可能会观察到这些现象,不过程度往往是不同的。就比如说飞蚊症,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的“飞蚊”都会被我们的大脑自动忽视掉;假如出现“飞蚊”但情况并未加重的话,通常是生理性飞蚊症,无需任何治疗;但当“飞蚊”数目异常多或者大到遮盖整个视线时,可能就是病理性飞蚊症,通常是因玻璃体附近的网膜、视神经等的病变而引起的,意味着需要去看看医生了。
不过不管怎样,这一切现象其实都是身体在委婉地提醒着我们,自认为看到的一切其实都取决于生理与大脑。我们看到的世界不过是直观上的世界罢了,人类感官的认知永远是主观的,真正的世界才是客观的,人类认知中的世界跟真正的世界,也许尚有些差距,世界是否真的可知,一直是一个谜。
本文系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图片来源于搜索、谷歌及TEDEducation
互动,让世界更加精彩!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