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明文阅读(四)夏眠动物
(1)在动物世界里,不少动物冬眠,而有些动物却在夏天睡大觉,有夏眠的习性。
(2)蜗牛不仅以冬眠来度过严寒,而且还用夏眠来抵御酷暑和干旱。在非洲大沙漠里的蜗牛.每当盛夏来临时.它就缩进壳内,钻到沙砾中藏起来睡大觉,待到天气转凉时,它才从沙砾中爬出来活动。
(3)非洲的一些沼泽里生活着一种奇怪的鱼--肺鱼。它既有鳃,还有肺,每当夏天旱季到来时,降水稀少,沼泽干涸了。这时,肺鱼便立即钻进泥地里,它体表皮上渗出一层粘液,使自己的身体同泥洞间覆上了一层衬里,嘴的四周留有一个小孔,直通外面,让空气进到里面,就依靠这个孔,用肺进行微弱的呼吸。肺鱼能在泥洞里生活上好几个月,不吃不喝,依靠自己体内储备的脂肪维持生命,雨季再次到来,沼泽地带充满了水,肺鱼重新回到水里,恢复过去的生活。
(4)热带河流和沼泽中的蜥蜴、蟾蜍、陆生龟类,在炎热的夏季,就钻进淤泥底下或岩石洞穴中,不吃不动,睡上两三个月。
(5)兽类中也有夏眠的。中亚有一种以植物为生的*鼠,一旦发觉植物机体内严重缺水,马上连睡8个月,人们称之为贪睡的“懒汉。在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一种箭猪,素以蚯蚓为食。到了炎夏,蚯蚓几乎绝迹,它只得用夏眠来熬过艰苦炎热的日子。直到夏天过去,才醒来觅食,马达加斯加有一种狐猴,由于夏季炎热无雨,它只得以夏眠来躲过酷暑。在南非西部,有一种个头肥大的野兔,它体内脂肪丰富,畏暑怕热,所以,它在盛夏两个多月,几乎不吃东百,整日躺在洞里睡大觉。非洲有一种夏眠狗,十分怕热,在三伏天里,它总要找一个凉爽的避暑地,一觉睡上二十多天。
(6)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和,是造成动物夏眠的外界因素。
(7)那么,动物夏眠有没有体内的内部因素呢?科学家用肺鱼做实验,试图在这种动物体内找到一种能引起睡眠的激素。结果,科学家在肺鱼的脑组织中提取到一种物质,将它注射到老鼠体内,老鼠很快进入睡眠状态。目前,科学家正在深入研究这种物质,使之能帮助千百万人摆脱失眠的痛苦。
1为什么介绍肺鱼既有腮,又有肺?(2分)
因为既有腮还有肺是肺鱼能够夏眠的基础,正是因为有肺,才能进行微弱的呼吸。
2、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写一种说明方法)(3分)
兽类中也有夏眠的.中亚有一种以植物为生的*鼠.一旦发觉植物机体内严重缺水.马上连睡8个月.人们称之为贪睡的“懒汉”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3、请根据1—5段的介绍,归纳出动物夏眠的三条外界因素,填在6段的横线处。(将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3分)
高温、干旱、缺少食物(调换位置不影响给分)
4、科学家用肺鱼做实验,在肺鱼的脑组织中提取到能引起睡眠的物质,科学家这样做有什么价值和意义?(3分)
研究好这种物质,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帮助千万人摆脱失眠的痛苦。
讲解视频如下:
2
说明文是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语文阅读测试必考的一种文体。所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复习效率都非常重要。不论命题者如何出题,同学们要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掌握说明文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下面对说明文的重要内容做一下简要总结。
说明文知识点
1.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和事理进行解说和阐释的一种文体。
2.分类:
事物性说明文: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进行说明的文章。
事理性说明文:对事物的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进行说明的文章。
3.说明对象及特征:
根据说明文的分类把握说明对象:
事物性说明文,主要看文章标题,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事理性说明文:要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形成一个对象加内容的短语“介绍了……的……”来表述,这样就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特征——说明的要点。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介绍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强调“过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的构造、实体事物的形状。如《雄伟的人民会堂》、《核舟记》。
逻辑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本质的。如《中国石拱桥》。
注意事项:局部理解,整体把握,答题时看要求(因为有些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说明顺序)。
5.说明文结构:具体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
6.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举例子②列数字③打比方④作比较⑤分类别
⑥下定义⑦摹状貌⑧列图表⑨做诠释⑩作引用
7.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科学。
3
本次寒假作业阅读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说明文阅读,第二部分为记叙文阅读。按照作业顺序依次上传,双号上传说明文阅读,单号上传记叙文阅读,请同学们按时观看讲解视频,用红笔认真批注,修改出正确答案。。
1月26日上传语文寒假作业讲解视频——说明文阅读(五)《雾霾》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