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日,仙居县中心幼儿园小班组分班去参加户外实践课堂,我们小一班的户外实践课堂是挖番薯,地点在杨砩头。
大家挖好番薯后陆续走了,准备参加下一场活动。这时候,有一个小朋友还蹲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什么东西。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条正在扭动的蚯蚓。
鉴于孩子们对观察蚯蚓的兴趣,我们班因势利导,开展了关于蚯蚓的班本课程故事。
二、课程故事的准备上网搜寻相关资料
所有关于蚯蚓的绘本
蚯蚓养殖箱
以及蚯蚓的相关背景资料
三、课程故事的计划与实施NO.1探索蚯蚓这是谁?
当我把蚯蚓放到养殖箱的时候,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是谁?你们认识它吗?”
“是虫子!”
“不对,这是泥鳅!”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
探索蚯蚓蚯蚓喜欢吃什么?它会吃树叶吗?会吃橘子吗?会吃面包吗?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开启了蚯蚓的探索之旅。
NO.2提出问题1.蚯蚓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蚯蚓喜欢怎么样的生活环境?
3.蚯蚓有牙齿吗?它的身体结构如何?
4.蚯蚓喜欢什么?它讨厌什么?
5.蚯蚓是怎么“走路”的?
6.蚯蚓的再生能力。
......
NO.3思维导图针对孩子们提出来的各种疑问,我们整理分析后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并根据这思维导图开展我们的课程。
①健康领域《蚯蚓松土》感受蚯蚓爬行的乐趣,学着蚯蚓的样子扭来扭去,增强身体的灵活性。②科学活动《看!蚯蚓》③语言活动《小蚯蚓》④美术活动《勤劳的蚯蚓》⑤音乐活动《小蚯蚓》四、课程故事的延伸:亲子作画餐后DIY彩泥蚯蚓五、蚯蚓的奥秘故事展六、梳理、总结幼儿园课程是以主题作为教育活动组合的裁体。在教育活动中要体现健康,语言,科学,社会和艺术五个学习领域。
我在研究主题《蚯蚓的奥秘》时,首先让幼儿去观察探索蚯蚓的特点。在每个分主题上,我利用幼儿教育的理论发展课程,并用实践课程建构理论,丰富理论,发展理论,让理论发挥功能,让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实践指引方向。同时,我注重幼儿的心理发展,而心理发展来于动作,让主体与于客体的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成为心理发展的动力,例如指导幼儿学蚯蚓爬行等技能。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注重了教育策略,利用心理动作和操作性学习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使幼儿发挥了独特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使幼儿从动作过程解决问题过程,促进了幼儿思维水平发展。
为了促进儿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指导,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如讲故事,念儿歌,讲解,做游戏示范动作,讨论与交流,行为练习,模仿学习,具体帮助与指导,情景演示,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实践活动,观看音像资料,图片展示等。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选择上述的几种方法综合的加以运用,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编辑▏应巧燕
审核▏曹卫芬
监制▏张素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