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小小鲍鱼却也ldquo有血有肉rd
TUhjnbcbe - 2021/6/28 16:50:00

作者:berlika

某日,小编路过实验室,发现实验室的师兄端坐在操作台前,实验装备穿戴整齐,表情严肃而认真。

他左持鲍鱼,右持刀。只见指尖轻挑,锋利的刀刃便将鲍鱼划出深深一痕。那道伤口里不断溢出粘稠的透明液体,随着鲍鱼痛苦地扭动,液体很快就盈满伤口。师兄眼疾手快,立马用移液枪一点点吸走,装入收集管中。

在接连几次的收集后,伤口如同夏日的沟渠一般变得干涸,而收集管中的液体却逐渐转变为浅浅的蓝色。

-“师兄,你在干什么?”

-“我在收集鲍鱼的血液。”

-“原来鲍鱼的血液长这样啊?怎么和我印象中的血长得不一样?为啥不是红的?怎么还会变色呢?”

-(白我一眼)“你是虹猫蓝兔三千问吗?自己查文献去!”

——智商被碾压后,小编决定潜心学习,整理的笔记如下,希望能为读者们消解疑惑:

一、血液都是红的吗?

提到血液,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也只有红色?那是因为咱们平时见到的血大多是红色的,其实不同动物的血液有着不同的颜色,下面这张图大家先感受一下:

红色、蓝色、绿色、橙色、无色甚至是“变色”……血液中如此缤纷的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呢?

——其实啊,“色素蛋白”便是其中的“调色板”:动物的血液都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的颜色是由存在于血浆或血细胞中的血色蛋白所决定的。不同的血色蛋白所含化学元素各异,从而造成了不同颜色的血液。

例如,血液呈现红色是因为其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呈红色,因此血液也是红色的。

血红蛋白是所有脊椎动物(包括人类)和一些无脊动物血液中所含的色素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

在所有脊椎动物(包括人类)及若干无脊椎动物,其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而在蚯蚓等低等动物中,它们的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浆中。蚯蚓的血色非常美丽,呈玫瑰红色(或说紫罗兰色violet)。

蚯蚓的玫瑰血色透于体表

而血液呈蓝色是因为血液中有血蓝蛋白。血蓝蛋白亦称为血蓝素,是存在于许多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中的呼吸色素蛋白质。它直接溶解在这些动物的血淋巴中,起着运输氧气的作用。血蓝蛋白与氧结合时呈青蓝色,而在放出氧的状态下是无色的。

二、为什么鲍血在空气中越变越蓝?

有过解剖或是烹饪鲍鱼经验的人也许会发现,鲍鱼的血液刚从身体里流出时,颜色接近透明,然而暴露在空气中一小会儿就变成了清亮的蓝色。

这同样是血液中的血蓝蛋白在起作用——血蓝蛋白含有两个直接连接多肽链的铜离子,与含铁的血红蛋白类似,它可以与氧分子结合。

在脱氧状态下,血蓝蛋白上的亚铜离子络合物呈无色;而在结合氧后其中的铜离子被氧化为二价从而呈现蓝色。

我们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达21%,因此鲍鱼血液中的血蓝蛋白一旦暴露于空气中便很快被氧化成蓝色了。

三、血色蛋白有何作用?

众所周知,呼吸是能量之源。所有动物都需要借助呼吸作用来产生能量,维持各种生命活动。

原始的有机体(如海绵和水母等)通过微绒毛,借助水流被动地摄取氧气。沿着进化树的脉络发展,动物体结构越来越高级,血液、血管等结构逐渐形成,运输氧气的功能也逐步完善。发展至后生动物,运输氧气的功能就几乎都依赖于呼吸蛋白了。

目前已知动物界中存在三类呼吸蛋白:血红蛋白、血蓝蛋白(hemocyanin)和蚯蚓血红蛋白。其中,高等动物依赖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在多毛类、曳腮类、星虫类和腕足类等少数较原始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中以蚯蚓血红蛋白运送和储存氧。而无脊椎动物最大的两个门——节肢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的部分动物则以血蓝蛋白作为呼吸蛋白。但血蓝蛋白在软体动物门的分布不如节肢动物那样广泛,目前仅在头足类和腹足类(包括鲍鱼)中发现血蓝蛋白。

血蓝蛋白分子量大,结构复杂,它游离于部分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血淋巴中,不与血细胞结合,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与氧可逆结合的铜蛋白。

尽管血蓝蛋白与血红蛋白具有相似的呼吸功能,其分子结构和机制仍有很多不同。正常情况下,血蓝蛋白携氧量仅为等量的血红蛋白携氧量的1/4,而在低温且缺氧的环境下,血蓝蛋白运输效率高于血红蛋白。可见,血红蛋白可以供应动物较强的代谢,因此高等生物体内一般含有的是血红蛋白而非血蓝蛋白,以血蓝蛋白作为呼吸蛋白也是鲍鱼作为一类进化上较低等生物的标志之一。

实际上,血蓝蛋白不仅能运输氧气,还具有其他多种生理功能。

例如,血蓝蛋白的免疫功能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便是“鲎血”——与鲍鱼一样,鲎的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血蓝蛋白,它的血液一旦与细菌接触便很快凝固,杀死细菌。

规模化的鲎血生产因此,由鲎血制成的试剂被用到了脑膜炎、百日咳等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同时应用鲎血制剂能快速、准确地检验出食品等是否已经被细菌污染。所以鲎的血极其珍贵,价格也极其昂贵。

几年前,悉尼大学的华裔女博士吴佳黛通过研究塔斯马尼亚海岸线上的黑边鲍发现:鮑鱼身上流淌的蓝色血液可以防止单纯性疱疹病*1型。这是一种易扩散的疾病,在全世界大约有四亿人感染了这种病*,在发展中国家,它的感染率已经超过了90%。

吴佳黛博士

鲍鱼血的治愈属性,最早是由澳大利亚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CEO艾德里安·卡斯伯特森发现的——10年前,这家公司曾有一位双手被单纯性疱疹感染的员工在做了一个月的鲍鱼壳集装箱装卸货工人之后,尽管戴着厚厚的手套,他手上的疣状病*却奇迹般消失了。

一不小心就“死给你看”

平日里,当我们的身体不小心划出道小口子时,伤口很快就会凝结止血。但是对于脆弱的鲍鱼而言,一个小口子就足以致命——

这是因为,人类等高等脊椎动物的血液中含有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凝血结构;而鲍鱼的血液中不含有凝血因子,因此它缺乏止血的能力,一旦受伤,就会流血至死。

不但对环境及饵料的要求极高,平时磕磕碰碰也是不能有的呢!看来鲍鱼果真是海产界的“美娇娘”,得好好爱护才行~

参考文献:

[1]彭文,王江勇.软体动物血蓝蛋白的结构和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30(03):-.

[2]RobertC,Terwilliger,NoraB,etal.Molluscanhemoglobins[J].CompBiochemPhysiolB,,81(2):-.

[3]郁昂,王重刚,陈荣,余群,郑微云.暴露于三丁基锡的杂色鲍血液中总锡含量及生物富集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

[4]马英杰,刘珊珊,马爱*,张志峰.软体动物的血红蛋白[J].海洋科学,(03):49-51.

[5]汪青,包永波,林志华,刘浩明.5种水产动物血红细胞形态显微观察比较及进化分析[J].海洋科学,,35(10):69-74.

[6]吕宝忠,杨群.血蓝蛋白分子的结构、分类及其在进化上的演变[J].自然杂志,(03):-.

[7]彭文,王江勇,丁雪娟.杂色鲍血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酚氧化酶活性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7(01):52-58.

[8]肖家*,李华玲.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之间进化关系分析[J].生物学杂志,(05):75-77.

[9]张泽蕙,张佩,章跃陵.血蓝蛋白免疫学功能、分子基础与应用新进展[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01):46-54.

[10]杜震环,井健.血蓝蛋白分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J].海洋科学,,36(3):67-73.

《华裔科学家研究发现塔州鲍鱼的血液竟然能治病?还必须是塔州的黑边鲍!world天啊太神奇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小鲍鱼却也ldquo有血有肉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