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王杰高琼王真等个人乌托邦关于中国现代
TUhjnbcbe - 2021/6/17 12:58:00

个人乌托邦:关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讨论

——电影《地久天长》讨论纪要

王杰、高琼、王真等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时间:年12月5日上午

地点: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鸽子吧”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3卷第1期

王杰:我曾经在文章中写过“中国当代文学的悲剧性”这样的概念,文章发出来以后这个词被编辑改掉了,因为在中国悲剧问题是个敏感的领域。在文革前曾经发生过一个很重要的争论:社会主义有没有悲剧?如果从本本主义出发,很容易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是没有悲剧的,因为生产方式和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就会和谐,自然就没有悲剧了。但如果从现实、从审美经验出发,我们感受到事实上现代中国社会还是有悲剧的,所以当时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理论的争论。中国的当代文学许多都是悲剧性的,包括电影。当时有一些被禁了,有的被批了,像《海瑞罢官》,这些其实也都是悲剧作品。对这些文艺作品的论争,可以说是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之一。所以悲剧的问题在中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确非常敏感。

我们电影讨论系列已经二十多集了。一方面,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种教学实践,通过具体的鲜活的个案,激发大家的理论兴趣和理论探讨。再一方面,可以通过持续的讨论来探索当代人的情感结构。雷蒙德·威廉斯曾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情感结构,悲剧研究里也经常用这个概念,他认为现代悲剧作品,现代派的作品和后现代的作品,其实都体现了当代人的情感结构。借由对艺术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握住当代人的情感结构。通过对中国电影作品持续的探讨,在理论上能够逐步形成对当代中国的情感结构的理论的把握,这是我们的目标。

吴晨博(美学硕一):《地久天长》主要是两个家庭之间一个关于“告别和回归”的故事。主人公刘耀*的孩子刘星,和好友沈英明家的孩子沈浩,从小就是好朋友,在水库玩耍时,星星被浩浩推开造成意外身亡。同时,沈英明的妻子作为车间主任,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策的社会背景下,将刘耀*的妻子王丽云送去做人工流产并意外失去生育能力。两家人“地久天长”般的友谊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沈家的故事关键词就是“罪”。我首先定义一下“罪”跟“恶”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恶”是有意地去伤害到其他人,“罪”可能就是对社会规矩的一个破坏。海燕他们家其实犯的是“无恶之罪”。在电影中他们家呈现出的线索,是“知罪—认罪—赎罪”的过程。他们在知罪认罪的环节进展得很迅速,但是赎罪的过程如沈浩所说,就像一棵小树长在他身体里面,一直长,十分漫长,十分痛苦。他们家有一个人物叫茉莉,很值得思考。她主动献祭,我感觉她就是沈家的一个替罪羊,她觉得要通过她的自我牺牲,来完成罪的救赎。这是茉莉在“罪”当中的体现。

刘耀*家的故事关键词是“家”,即“对家的渴望”。刘耀*他们很渴望有自己的普通的一个家庭,但是自从星星去世之后,他们就离开了故土、离开了家乡。他们离开家乡也表现出了他们对悲剧的逃避。他们一开始生活在包头,后来去了福州,这两个地方差异很大,有个细节表现出他们对故土的怀念。福州是一个南方海滨城市,南方人一般都不爱吃馒头,但刘耀*他们吃的主食仍然是馒头。等到海燕将要离世的时候,说希望在临死之前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他们又重回故土。打开门的那一刻,一切跟20年前一样,这就完成他们自己内心的排解,终于回乡了。

最后关于电影光明的结尾,我认为他们回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回忆当中的那个家。光明的尾巴就是他们的养子“星星”打电话跟他说,他跟女朋友在家里,问他们去哪了,他们说等我们马上回家。此时远方变成新家,而故土真正成为回忆。他们和养子星星组成了现实当中的家,从理想当中的家再回归到现实的家,说明他们已经走出痛苦的过程,重新回到他们想要的天伦之乐的家庭。

我觉得电影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对两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没有进行深刻的展示及描述。浩浩角色的塑造可以更鲜活一点:他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事情对他有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就是他们的养子,我认为刘耀*跟丽云他们两个即便是心怀痛楚,对待养子还是抱有期待,很愿意去照顾他的,但是星星为什么表现出来那种叛逆?我觉得养子的人物塑造方面也可以更立体一点。

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和赞同刘耀*王丽云夫妇这种逆来顺受、不争不抢的态度和行为,我觉得这部电影中为了表现出主人公并不是道德上这种“高大全”的人物形象,特意安排了刘耀*跟茉莉的那一笔,来更好地塑造人物。这节外生枝的情节,首先茉莉作为赎罪者的形象,另外一方面也是作为普通人,刘耀*人性的一个展现。他有自己的丧子之痛,但作为一个正常男性,他跟茉莉之间是有那种暗生情愫的,但是这一切表现得都很沉默,也很压抑。

王真(《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我想从佛学的角度讲一下。实际上电影讲了一个文学里面比较关键的叫做“无常”的现象。“无常”不仅是中国有,很多其他文化都有,现在很多科学研究的规律都是有因果关系的,但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世界的很多事情,或者是我们接触的生活里面很多都是突发的情况。这些事情、这种突发的情况并不都像是剧本里面写的那样是事先安排好的,很多时候这种“无常”的现象就是会突然发生在人生之中。

看一些书的时候,我觉得产生了很多悲剧性的故事的开端。很多时候是我们突然遇到了亲人去世,或者突然遇到了很多生命中那种不可预测的情况,就像《周易》写的,世界一切的最大的有常就是无常,像循环论证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实际上虽然我们掌握了一部分规律或者真理性的规律,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并不能掌握所有的规律,所以我们面对世界的很多事情的时候,还是感觉一无所知,甚至感觉像一叶孤舟漂在水中。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对于每一个中国家庭来说,或者是对于世界上的很多人来说,孩子都是一个希望的象征,失去了孩子本身就象征着家庭失去了希望。

在这部电影中,虽然养子星星也还在,但是在养子星星离家出走这段时间,刘耀华说我们感觉等着互相慢慢变老的日子了,感觉就没有奔头了!像海德格尔的哲学里面说的“向死而生”了,他们等着平淡地接受死亡这个过程。刘耀华与茉莉有一些出格的举动,怀上了孩子,原先我看了另外一本书里面说,人如果存在希望的话,还是可以拯救的,是比较好的情况,如果一个人完全失去了希望,处于一个绝望的状态的话,这个人就会让其他人感觉到非常的危险。因为这样一个人如果真的对死亡都不畏惧的话,他实际上会不在乎其他人的生命,这样的时候这种人就很容易成为社会的替罪羊,而被驱逐出城邦之外。

王雯(美学硕二):我跟大家的看法有点不太一样。有一句话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在这部电影里面,在面对悲剧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这个电影表达的在我看来,没有一个人直面恶的结果或者不好的结果,没有选择真正的面对。

我们对电影的思考,应该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杰高琼王真等个人乌托邦关于中国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