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山街道东阮二村坚持*建引领,聚焦产业发展,把*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引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关键一招,积极探索“*支部+家庭农场+企业+群众”抱团发展模式,实行藕虾混养、发展蚯蚓养殖、成立劳务公司、建起“七彩文明银行”,不断探索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带领群众走出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藕虾混养”+蚯蚓养殖铺就生态致富路
连日来,在榆山街道东阮二村绿丰阮专业合作社藕虾混养生态基地,专业挖藕工人每天都熟练地撒网、挖藕、起笼、龙虾起捕,每天多斤的藕产量让种植户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夏季龙虾大量上市,价格不是很高,但一到秋冬季节因天气寒冷产虾量少,最高可达30块钱一斤!每亩地平均产虾斤,产藕斤左右,光小龙虾一季就能收入10万元,藕虾一年预计可实现纯收入40万元。”东阮二村*支部书记孙其*的一笔账让人惊讶不已。
有着经商经验和致富头脑的孙其*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为带领群众致富,他将发展的重点放在集约经营和培育特色上。东阮二村临近*河,区位优势明显,要想培育产业特色,必须在土地上做足文章。年5月份,村里开始三资清理工作,通过成立小组、制定方案、加大宣传、清理承包费合同等梳理清单,一举收齐了村民拖欠了16年的土地承包费。并把群众的土地集中收回,全部统一流转,发展*河大米种植产业多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河大米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东阮二村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建立利益联结体,动员村内家庭农场、企业共同合作,于年,建立“*支部+家庭农场+企业+群众”发展模式,村集体与家庭农场合作开发多亩藕虾养殖基地,将莲藕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藕虾混养”立体循环生态模式经营过程中,藕塘中投放的鱼虾可以增强莲藕底泥的透气性,还吃水中的虫子,排泄物还能做有机肥提高藕虾产量;水下莲藕的烂根腐叶又可为龙虾提供饵料,实现藕虾效益双赢。由于收益好,孙其*专门雇请了4位专业挖藕工来帮忙,62岁的郑锁林是河北保定人,从事挖藕工作已整整50年,他平均一年有10个月的时间都在挖藕,平均一天在水里泡10小时,挖藕上千斤。一辈子与藕打交道的他对东阮二村种出的藕赞不绝口,“引*河水种植的莲藕个大,瓜甜,削了皮能直接生吃”。
作为垃圾分类示范村,为了让厨余垃圾合理处置、有效利用,东阮二村又探索发展蚯蚓养殖产业,厨余垃圾变成蚯蚓养殖的有机肥料,蚯蚓粪又能作为藕虾的有机肥,实现了整个农业产业的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目前,蚯蚓养殖基地共投资50余万元,投入蚯蚓苗2千斤,养殖面积达60余亩,预计每年每亩可实现经济效益2.4万元。
劳务合作+入股分红提升群众幸福感
年,榆山街道积极推进*建引领创办红色合作社工作,通过学习培训、*策扶持、培育管理、全程服务等措施加大激励补贴和服务,努力形成“一村(社区)一策、一村(社区)一品”的*组织领办合作社新局面。为实现支部有作为、*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目的,东阮儿村先后四次外出学习支部领办和大棚立体种植技术,多次召开*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支部领办合作社*策,动员广大*员群众参与到合作社筹建中来,努力探索家庭农场、村办企业和合作社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实现了村民观念从“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