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野钓,用哪种饵料效果更好?有些钓友会认为,只要鱼开口饵料倒是次之,其实不然,笔者连续在多种天气以及多个钓场垂钓并分别尝试了不同钓饵继而得出结论,早春垂钓用饵与温度、钓场、鱼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红虫为例,现阶段虽然气温有所回升,但清晨时分温度仍然偏低,这时候用红虫垂钓的效果依然占优。
同样的环境,十点以后温度回升至十三四度,可以尝试使用蚯蚓替代红虫,至午后时分商品饵的使用效果则会好于前两者。
当然,这仅是温度变化导致的鱼情变化。实际上,用饵的方式并不局限在某个时间段,关键还要看钓场环境。
比如早春季节,河道里的水草已经长至茂盛,多数淡水鱼类已进入了繁殖期,草区自然是作钓的首选。
草区不仅是天然的屏障,同时也蕴含着大量的食物,包括藻类、草籽、卵虫等。此外,水生植物白天会通过光合效应产生大量的氧气,易于鱼类聚集。
所以在草区作钓,红虫、蚯蚓等虫饵更符合鱼类的自然口味,再结合相应的温度去调整或许会有不错的收获。
然而到了明水区则完全不同,脱离了草区的保护,想要吸引鱼类前来索饵则需要窝饵具有更强的穿透力,此时商品饵的味型以及散落的状态就能起到很好的诱鱼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草区开辟的老钓位作钓时,通常商品饵的诱钓效果要优于虫饵,但也要结合鱼情来区别使用。
比如鱼口较快时可坚持使用商品饵,反之则易使用一钩虫饵一钩商品饵的方式抓稳口。
不容忽视的是,早春垂钓最明显的特征是鱼情相对比较复杂,包括麦穗、鳑鲏、白条等小杂鱼在熬过了冬季之后急需蛋白质补充能量,常常会出现抢食的现象,这时候如何用饵就比较棘手了。
那么,该如何调整呢?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使用传统钓七星漂红虫作钓时,因特殊的穿钩方式会导致红虫体液外漏,又因其不能贯穿身体挂钩等原因,很容易被小杂鱼啄食拉扯形成空钩的状态。
此时可以改用蚯蚓,以拍晕截小段的方式穿身挂钩,作钓时只需辨别正确的鲫鱼吃口信号即可。所谓正确的鲫鱼吃口信号,七星漂多为顶漂,速度较快的黑漂可以通过轻抽的方式将其驱离。
或者可以准备一些商品饵或者蚕豆粉、*豆粉,下钩前将虫饵打湿沾上粉饵,落水时使其形成自然散落从而使钩饵到底,可有效避免小杂鱼。
这里有钓鱼会说,使用空钩粉沾小米的方式就好了?原则上是可以的,只是应尽量选择红虫空钩粉,麝香空钩粉未免用时过早。
如果是台钓使用商品饵时可调整的范围则很广,比如通过改变调钓、改变饵料味型等进行合理规避,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此阶段使用商品饵作钓时应根据鱼情稍作一些调整。比如抽窝的方式会好于作窝,这是源于早春时期鱼类的摄食量并不高,窝子做得过大很容易造成其吃饱离窝。
此外,由于温差的原因,早春鱼类的活性还远未达到顶峰,使用商品饵时可以尝试在饵料中加入一些状态饵,并通过小钩细线拉小饵的方式使饵团更容易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