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主题单元分析
一
课程标准落实要点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12.1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需要。
举例说出常见的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
12.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
说出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12.4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
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
二
单元主题内容
本单元共六课:《蚯蚓找家》、《变色龙》、《植物向哪里生长》、《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珍惜动植物》和《生物的启示》。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查资料、观察、实验探究、搜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具有影响,知道食物链、食物网的含义,理解为什么要保持生态平衡及生物防治的含义,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并知道如何保持生态平衡,制订开展保护动植物活动的计划,并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
学情分析
(一)认知基础
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认识了解了常见的动植物,并对部分动植物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动植物为了适应和生存所具备的特殊本领,以及进行爱护动植物和环境的教育。
(二)生活经验基础
自然界的动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它们有很多的了解和观察,对于一些常见的动植物更是熟悉,也了解部分动植物的特点和习性。
(三)存在困难
学生对动物与环境之间联系缺少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对仿生学缺少认识和探索。本单元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每课都要提前做充足的材料准备,还有探究过程中的对比实验,课后的中长期观察等等。
四
单元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认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知道食物链的含义,理解为什么要保持生态平衡并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制作,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