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午睡起床,雨过天晴。
走到小花园,随着会霖的一声:“妈呀!蚯蚓”孩子们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过去。
会霖不敢碰,但是大胆的果果走过去就捏了起来。孩子们围了一圈一起观察这条蚯蚓。我也走近去看,是一条粗粗的且很长的黑色蚯蚓。
果果一直鼓励我触摸一下“小琳老师,你试一下吧,他不会咬你的。”
圣原也说:“软软的,可舒服了。”
出于我对虫子的恐惧,始终还是没敢下手。
在玩的过程中,果果一不小心把蚯蚓给揪断了,孩子们发现后夸张地叫着,“哎呀,蚯蚓受伤了!”
果果意识到了自己的力气有点大了,也对小蚯蚓说着:“对不起,对不起!”
回来的路上孩子们自发的讨论着。
圣原说:“我感觉蚯蚓像棒棒糖的小棍儿。”
萱萱说:“我看到的是长长的,圆圆的。”
涵涵说:“是黑黑的,长长的。”
好好说:“我摸到的是滑滑的。”
果果和圣原异口同声地说:“是软软的。”
文婧说:“有点像面条。”
糖糖说:“我摸着黏黏的,身上有黏液。”
凯闻说:“我没有看到它的眼睛。”
小博说:“蚯蚓吃土。”
文婧:“我也没有看到蚯蚓的嘴巴。”
圣原解释:“因为眼睛和嘴巴太小了,我们看不到。”
好好也说:“只有在下雨的时候才出来呢,因为比较湿润。”
飞扬说:“因为下了雨土里好钻。”
看到孩子们讨论这么激烈,对蚯蚓这么感兴趣。回到班级我就给孩子们讲述了《蚯蚓的日记》这个故事,整个过程孩子们都听得非常认真。讲完后,昊林说:“哦,原来蚯蚓没有牙齿啊。”
于是我问:“你怎么知道呢?”
昊林说:“因为刚才故事里说到了,蚯蚓从来不看牙医,因为他没有牙齿。”
我:“哇!你听得太仔细太认真了!”
小可说:“蚯蚓也没有眼睛。”
我问:“那蚯蚓怎么前进呀?”
孩子们哑口无言了。于是,我就布置给孩子们一个小小的任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带回的口述日记中这样写道:
好好:“蚯蚓是通过触觉来看路的,蚯蚓的身体表面有绒毛,上面有发达的触觉器,对于噪声、温度、湿度、震动都很敏感。”
昊林:“蚯蚓的生命力很强,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果不小心弄断,他可以从两端再长出新的肢体,成为两条独立的蚯蚓个体。”
子珺:“蚯蚓本身是有眼睛的,但是在地下后已经退化了。蚯蚓可以给花草松土,还可以作为钓鱼的鱼饵呢。”
涵涵:“蚯蚓会为土地松土,让植物生长的更旺盛,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中班教师薄琳
.3.1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