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曙光乡秉承“循环经济强乡、特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以益贫带贫为主线,强乡富民为目标,围绕“小蚯蚓、大产业”,持续精准发力,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强村富民,全力打造集畜牧养殖、粪污处理、特色养殖、有机种植“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治理粪污有保障,循环农业有质量
曙光乡全富村共有*肉牛头,每年产生大量粪便难以根治,特别是夏季,蚊蝇肆虐、臭气熏天,给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彻底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缓解村屯环境整治压力,乡村两级认真谋划,本着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原则,充分发挥本村股份制合作社经济基础好、带贫能力强的优势,创新采取“牛粪养蚯蚓-蚯蚓粪种菜-效益反哺贫困户”的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发展新模式。目前,全富村已建成蚯蚓养殖基地平方米,年养殖基地所繁殖的蚯蚓种苗计划全部分配给10户贫困户扩大生产规模。
产业销路有保障,产业发展有力量
通过养殖蚯蚓分解牛粪,形成的优等有机肥料是种植有机蔬菜的“好帮手”,种植的蔬菜绿色有机、高品质,全富村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依托本村合作社建立有机蔬菜大棚两栋多平方米,种植*瓜、茄子、西红柿等十余种蔬菜,并积极对接销售市场,联系县内机关食堂和餐饮企业签订销售协议,实现以销定产,年,两栋大棚效益可达到3万元以上。就业岗位有保障,内生动力有能量
通过建立蔬菜大棚,为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提供了便利。全福村针对公益岗保洁人员工作量较少且大为阶段性工作的实际,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到大棚务工,既“补短”了以往工作的单一性、阶段性的问题,又增加了工资收入。目前,全村已有14名贫困劳动力在大棚务工,工资年收入可达到元以上。同时,蔬菜售出产生的经济效益反哺参加生产的贫困户,用实际行动让贫困户“进的来,留得住,能致富”,真正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如今,全富村已成为克山县曙光乡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点”,该基地的建成,必将发展成为克山县的另一个扶贫车间,引领全乡农户走向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促进乡村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奏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曙光乡供稿)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