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到土地,第一件事就是要绿色环保。
啥是绿色环保?就是要妥善处理各种生活垃圾,而且简单易行、造价低廉。
只要活着一天,我们不但在需求很多,摄入很多;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制造排泄物和垃圾。人体在新陈代谢,而如果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当作一个整体的话,它也在新陈代谢。需要提前妥善想好一个生态循环系统,让它们善加利用,变废为宝,在自然环境中循环起来。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一扔而已。
01
首先就是生态厕所。
首先就是生态厕所这事,是民生大事。天天要面对的事,就是头等大事。否则每天都要为此纠结,生活质量就严重下降了。
在城里,不考虑这一点,城市污水排放管理系统是啥样,一般人也不关心。但其实统共就一个地球,大批集中式的处理,多多少少有后患,但咱们一般人也出不了太多力,按下不表。
那回到乡村呢,传统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茅坑,那种众所周知的体验,当然也敬谢不敏。
但和生物机体相关的一切,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做得正确的前提之下,大自然是完全可以安全化解的。
大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所有生命彼此帮助,你排出的废物正好是它的食物,真是妙不可言。最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养料,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氧气,又恰好成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命来源。神当初在一霎那的灵感中创造这个世界时,祂的巧思真令人惊叹。
说到这里就要谢天谢地,感谢许多环保先锋们做出的贡献了,他们已经探索出了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各种高级的可以大批量处理的生态厕所咱就不说了。只谈谈家用的、成本低廉、方便自制的生态厕所。
生态厕所的核心在于,如何减轻或消除那些让人百感交集的异味,之后在清洁卫生的前提下为土地所利用。
这里就不得不谈到酵素的运用了。可以说,回到土地第一步,一罐两罐的酵素或者说益生菌得先养起来。在我的心里,它们就是回到家园的先锋*,也是最迷你的小宠物。土地未归,小宠物先养。因为酵素的养成也要1-3个月左右,所以提前准备是很重要的。
之前学习了一些生态农耕法之后,从人体到土地,就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看不见却遍布我们世界的小生命:各类微生物和细菌。大家还记得第五册《我们是谁》里,那个说地球终将充满良善的小姑娘吧?她就是一个很善于跟微生物交朋友的小家伙。带大家复习一下她和微生物们互动的故事:
「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很多、无所不在,我们体内和周围都是。我们看不到它们,但是它们确实存在。爸爸,你还记得我们家园边缘的树林里,有两座旧高压电塔留下来的金属支架吗?」
「我记得,怎么了?」
「它们在水泥座上生锈了。当时我和达莎去采蘑菇时,她看着残存的电塔,说它们留在那边不好,会让浆果和蘑菇没办法生长。她接着说:『你们要快点把它们吃光光,快点。』」
「然后呢?」
「过了两天,这些生锈的金属和水泥座就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现在还没有小草的地面……微生物把金属和水泥吃掉了。」
哇!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完以后,是像我这样无比惊艳羡慕的?还是有些人会觉得根本无稽之谈?其实像《水知道答案》、酵素妈妈等等的信息,无不在说明,所有的善念都会得到自然界善意的回应。
不说别的,在酵素的运用上,这是完全可以验证的。
酵素的培育,除了必要的配比技术之外,不同的人做出来的结果差异很大,其实这里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同人制作过程的心念。这方面不多引申,只要大家去亲自实践,是可以观察和验证的。
回到正题,我所发现的是,用善念培育酵素,再利用酵素给厕所消除异味,是我目前发现最为简便易行的方案。
下面分享一个从阿坤老师那里学习到的生态厕所版本:
可以看到,时间是生态厕所最大的成本,需要按照不同的步骤提前准备好。
另外,阿坤老师推荐的水果类酵素制作,以我的体验来看,主要是芳香类物质比较多,做出来的酵素很香,用于厕所更加气味芬芳,体验愉悦。
但制作过程略繁琐,而且每次都用水果,除非已经有水果产量丰富的果园,要不然成本有点大。
绿色环保还有一个内涵,就是尽量因地制宜且节约。于是后期我也更换了一些普通酵素的版本。
实践发现,用普通酵素液效果也是有的,就是去异味效果不那么百分百。为了实践方便,我后来也找到了一家比较靠谱的EM菌公司,两者搭配着使用,刚刚好。
好,理论有了,方案有了。下面具体实践走起来。
02
生态厕所实践
首先是搭建室内马桶。下面是我目前用的。它可以配2个马桶分开,做干湿两用。家里2、3口人用,每天处理,还是够用的。
1、用于尿液收集的,只要空桶里提前倒上酵素引子,然后第二天倒入大桶里收集起来就好。
收集的大桶,我用的是类似这种百斤桶,2个月攒一桶。再发酵半个月左右,就可以用于菜园子或者其它地方了。
吐个槽,回到土地,生活用品还好,跟城里差不多,但是这些农用物资,真的挺占地。如果再包括收成采集,难怪农村都需要大院子。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然后各种瓶瓶罐罐都洗干净收集起来,发现各种地方都用得到啊。
2、便便的处理,室内的部分,最简单的就是米糠或者木屑覆盖。
我在实际的使用中,没有像高坤老师介绍的那么复杂去拌入菌种。一部分是懒了,一部分是发现拌入的容器如果不透气的话,反而滋生的是霉菌。索性不用了,因为直接用米糠覆盖,除异味能力达到99%以上。再喷些喜欢的酵素或者EM菌,基本就十分洁净了。
然后倒到室外的堆肥坑里自然堆积。包括平时的厨余垃圾也这么处理,再覆盖上一层细土。大功告成!在北方如果土地上冻了的话,我就用烧炕的灰或者是米糠覆盖,也可以达到干净卫生、且均衡覆盖的目标。
03
厨余处理,除了常规堆肥,大力推荐蚯蚓塔!
学习到蚯蚓塔的资料时,天已经冷了,所以很可惜还没有请蚯蚓们入塔。但我已经做了一管蚯蚓塔,储备了一冬天的绿色厨余,等来年开春后,相信蚯蚓们会非常快乐到这里安家的!
制作过程其实很简单:
1、找到一根废弃的下水管,直径至少大于11厘米,再粗一些当然更好,空间大、便于储存更多厨余。高度至少在70公分左右,因为蚯蚓塔要埋入地下至少30厘米,地面上露出的部分,主要方便你倾倒厨余。如果你不想弯腰的话,高度就要高一些。
2、用电钻钻孔。钻孔直径在0.5厘米左右就够了(避免天敌如壁虎什么的进来),然后密实一些,方便蚯蚓自由在泥土里出入。钻孔的高度不要超过30厘米,因为据说蚯蚓生活的范围不会低于地底下30公分。所以再深的孔就多余了。
3、埋入你家菜园的合适位置,最高的孔也要离开地面5厘米,因为蚯蚓需要避光。总结一下,蚯蚓生活的区域是地底下5厘米-30厘米。记住这个知识点,就可以判断蚯蚓塔的钻孔高度及埋入高度了。上方用盖子或者有人用花盆盖上。
4、每天就可以放入你家的主要是瓜果蔬菜类没有油盐的厨余啦~
关于蚯蚓塔的更多科普,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有一个堆肥达人茶哥的视频分享,非常棒,推荐给大家!
最后,对于垃圾分类,主要的厨余垃圾可以用上面方法消化以外,生活中还是会有比较多的塑料,尤其一开始买快递比较多,所以会积攒出不少。有一部分是自己的生活中用得到,所以可以回收利用的。不能回收利用的,目前我也没有太多好的办法,暂时集中起来送回城市,算是回归到市*垃圾循环系统中来相对妥善处理吧。有好办法的夏友、农友,欢迎联系交流!
温玲以爱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