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喜欢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TUhjnbcbe - 2021/2/7 16:09:00

从前有只仓鼠。故事开篇,它与鼹鼠、刺猬一道看星星。

仓鼠一个鼠躲起来许下心愿:

“亮晶晶的星星,请让天上地下的所有人都开始歌颂一位无与伦比的仓鼠吧。”

本文插图均选自《仓鼠日记》

这不禁令人哑然失笑。英文中有个单词叫invocation,指创作诗歌之际,向缪斯等神明祈求帮助的行为,多见于史诗开篇。以《伊利亚特》《奥德赛》为例:

女神啊,请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致命的忿怒……请为我叙说,缪斯啊,那位机敏的英雄在摧毁特洛亚神圣的城堡后又到处漂泊……

仓鼠的祈愿就像某种invocation,仪式结束,翻开下一页前读者心下了然,关于此鼠的“史诗”就要起航——且慢,将这样宏大的概念加诸于一只小仓鼠的日常故事之上,可太浮夸了吧?

但是嘿,莫说史诗千百年前不过是吟游诗人走街串巷表演的歌谣,就瞧瞧仓鼠平日里对自己的高度认知“无与伦比的”“仙界的仓鼠”“伟人”吧,要我看,《仓鼠史诗》搞不好比《仓鼠日记》更合它的心意呢。

仓鼠和朋友们的群像剧

书名:《仓鼠日记》。

主角:一只——呃,虽寥寥数语,大家也看出它的个性了吧——相当自恋的仓鼠。

若以此配置展开,这部作品的ego搞不好能大到吞噬整个宇宙。的确,几乎在仓鼠日记的每一页,读者都可以找到极其膨胀的自我。但《仓鼠日记》的有趣之处或许就在这里:作者没有选择一切由仓鼠主视角出发、聚光灯大打一束的写法;她把光源打散,照亮了仓鼠的朋友们——鼹鼠、刺猬、蜗牛、兔子、松鼠、蚂蚁……生活的日常,令这部作品名就显私密、实际主角亦十分自我中心的《仓鼠日记》成了一幕幕群像剧。

幼时听大人讲绘本故事,角色塑造往往从旁白使用的定语开始。好比,从前有个“善良的”公主;从前有个“恶*的”后妈。《仓鼠日记》并不着急给角色下定论,创作者将角色塑造融入了小动物的语言与行为里:就算光看文字泡泡里的话,读者也能立马分辨出发言者是哪一位。

永远离自己最近的仓鼠一出言便要全世界围着自己转。

仓鼠:“几天之后,一场让你们永世难忘的派对将在仓鼠生日之际举行。朋友们,你们所有人都将万分荣幸地收到邀请。”

《仓鼠日记》的故事作者阿斯特丽·德博尔德哲学系毕业,写过不少面向成人的哲学及宗教类书籍,不知在写鼹鼠这个角色时,是否有意无意发挥了自己的哲人本色。鼹鼠的话总那么诗意,又掺着若有似无的哲理。

蜗牛给眼神不好的鼹鼠送来眼镜。鼹鼠说:“蜗牛,我看外面的世界确实清楚多了。可是想要看清楚心里到底有什么,它就帮不上忙了。”

蜗牛、刺猬等等乍看只是“仓鼠宽宏大量快乐善良的小伙伴”中的一员,却也非面目模糊之辈。蜗牛动作慢吞吞跟不上其他小动物,房子袖珍无法邀体型大的朋友来做客,但它毫无抱怨、比较之意。它知足常乐,喜欢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喜欢你看待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