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浏览网页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李毅中。已经离开工信部长位置的他,前天在中国科技金融论?坛上做了一个发言。李毅中这个名字,在我们刚上班那个年头的同事心目中,挺仰望挺厉害的一个名字,我刚刚上班的时候,他刚刚四十不惑,是齐鲁石化公司的经理,已经是个挺神奇的传说。这是一个个头挺小双目炯炯精力充沛的人,也是个经历丰富的人,文革前的北京石油学院的大学生,在齐鲁石化公司从操作工、副主任、车间主任到了炼油厂副厂长、厂长等,成为齐鲁石化公司经理,中国石化公司的掌门人…经历挺全乎的,大约在十个以上的基层岗位做具体工作,一直到国资委、安监局、工信部做过多个部长和书记。就是这么一个大家心目中务实的,敢讲敢做有作为的牛人,前天中国科技金融论坛上的讲话,我咋看咋透露着唏嘘、无奈…他说,对科学技术成果,他二十年一直呼吁一个字…“用”…听他讲话的意思,他呼吁了二十年的一个“用”,结果也几乎等同废话…二十年前,他呼吁,二十年后,呼吁的还有他。李毅中这二十年,一直都在正部级的位置上,民间期待里,甚至差那么一点点儿就副国级了,他的说话按说是应该有些斤两的,可一个字说了二十年,还是未遂。可见干点事挺难的。他说的用,是科学技术之用,他讲话里,中国的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只有百分之三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年份,李毅中扯嗓子呼吁的时候,总设计师邓公的这句话,也发出二十年。两个二十年,加起来是四十年。科技成果和技术应用,很大比例上,还是两张皮,无奈之下,已经退出前台的李毅中再次呼吁,以六七十岁老年人声音,再次呼吁。听起来,这已经不是意气风发的慷慨激昂,倒是一种老年人的悲壮和悲怆。花开两朵,咱们各序一枝…或许,很多很多的专利,叫“金立手机专利”。前段时间,阅读曾经名噪一时的科技企业金立手机(就是媒体报道它董事长境外*博输百亿的那一家)破产债务危机一事,金立手机三千多件专利拍卖,不值一台奔驰车钱。我略掐指一算,金立手机的一件国家专利,拍卖价格就是三百块钱一件,也就是今年的几十斤葱钱,几斤狗肉钱…不禁有此一问…专利,多少钱一斤?周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