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ScienceDaily报道,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已经在一份从NASA获取的火星土壤模拟环境中,繁育了两条蚯蚓后代。
生于火星土壤中的蚯蚓后代(来源:荷兰瓦赫宁根大学)
为了确定人类能否在环境严苛的火星上种植作物并生存下去,瓦赫宁根大学的这项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家WiegerWamelink表示,在实验初始,他们只加进了成年的蚯蚓,所以这项研究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为了将人类送上火星,NASA已经制定了一个目标,但探索的过程依然棘手。让宇航员站在火星上只是一个开始,在那里自食其力(实现自我维持)才算成功。
火星探测器挖起了火星上的一铲土
而在火星上种植农作物,显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全世界的研究人员们,都在致力于攻克这个难题——从概念性的研究,到复杂的温室不等。
此前有一项研究,就涉及在模拟的火星环境中,成功地种植了一种名为“独特”(unique)的马铃薯植物。
而蚯蚓之类的蠕虫,则是帮助植物生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中涉及分解有机物质),这使它们成为了未来火星作物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当然,本次研究中的蚯蚓并不能仅仅依靠火星土壤来繁殖,因为研究者们还在土壤混合物中添加了一些肥料。未来某一天,该肥料的一些变种,可能会被真地撒到火星上种植作物。
火星和地球的各项物理参数比较
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
在西方称为战神玛尔斯星,中国则称为荧惑星,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