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蚯蚓属大型土壤动物,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土壤肥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土壤中蚯蚓的活动频繁程度。蚯蚓属于腐食性动物,以有机质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功能。
蚯蚓所产生的蚯蚓粪颗粒均匀、保水透气性能强,富含营养,被称为有机肥之王。蚯蚓粪能满足几乎所有植物的生长(包括一些挑剔的花卉),因此,一立方米的蚯蚓粪可以卖到元。同时,蚯蚓由于富含高蛋白,因而是鸡鸭等禽类的很好饲料。
蚯蚓的饲料
基本原则:
蚯蚓饲料的碳氮比(C/N)应小于33,最佳碳氮比为.6。蚯蚓的饲料可以是任何有机质,但必须充分发酵。如将未经发酵处理的饲料直接投喂蚯蚓,蚯蚓会因厌恶其中的氨气等有害气体而拒食,继而因饲料自然发酵产生高温(可达60~80℃)并排出大量甲烷、氨气等导致蚯蚓纷纷逃逸甚至大量死亡。
发酵方法:
采用沤肥法,饲料堆的高度控制在1.-1.8m,宽度约3m,长度不限,每次发酵的饲料重量不得少于kg。在高温季节,堆沤后第天饲料堆内温度即明显上升,表明已开始发酵4~5d后饲料堆内部温度可上升至70℃左右,然后逐渐降温。
当饲料堆内部温度降至50℃时进行第1次翻堆,翻堆操作时,应把饲料堆下部的饲料翻到上部、四边的饲料翻到中间,翻堆时要适量补充水分,以翻堆后饲料堆底部有少量水流出为宜。
第1次翻堆后1~d,饲料堆内部温度开始上升,可达80℃左右;6~7d后,饲料堆内部温度开始下降,这时可进行第次翻堆,并将料堆宽度缩小0%-30%;第次翻堆后,饲料堆内部温度可维持在70~75℃;5~6d后,饲料堆内部温度下降时再进行第3次翻堆,并将料堆宽度再缩小0%;第3次翻堆后4~5d,进行最后1次翻堆。
正常情况下,5d左右便可完成整个发酵过程,获得充分发酵腐熟的蚯蚓饲料。
饲料质量鉴定
发酵好的合格饲料应是粪料呈黑褐色或咖啡色、无异味、质地松软、不粘滞。
一般最常用的饲料鉴定方法为生物鉴定法,具体操作方法是:
经感官鉴定认为饲料发酵合格后,取少量发酵好的饲料在其中投入成蚓00条左右,如0.5h内全部蚯蚓进入正常栖息状态,48h内无逃逸、无死亡,表明饲料发酵合格,可用于饲养蚯蚓。
养殖床堆置及种苗接种
根据养殖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平行或垂直于大棚长度方向来铺设养殖床,一般养殖床的宽度控制在1.~m,厚度约5cm,基料湿度保持在60%~70%,并注意合理布置作业通道及开挖排水沟。
选择较适宜当地环境条件或有特殊用途的蚯蚓种苗,一般选择“太平号”或“北星号”等品种进行养殖,蚯蚓种苗的投人量为0.5~kg/m。
蚯蚓养殖管理
温度控制
设施菜田若是塑料大棚,蚯蚓养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必须做好环境控制工作。
蚯蚓养殖的适宜温度为17~8℃。当夏季天气炎热时,须采取降温措施。
饲料投喂
蚯蚓采食量大,同时会产生大量蚓粪,因此,必须及时补充足够的饲料,并定期清除蚓粪。当观察到蚯蚓养殖床的表面饲料粪化后,即可在上面投喂一层厚5~10cm的新饲料,让蚯蚓在新饲料层中取食、栖息、活动,并定期翻动养殖床,保证饲料完全被蚯蚓采食及提高养殖床的透气性。
饲料的投喂量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按照适温(0~5℃)多投料、高温(5~30℃)减投料、低温(15~0℃)少投料的原则来确定具体的饲料添加量。
蚯蚓及蚓粪采收
在蚯蚓养殖密度达到采收要求、养殖床表面的饲料有90%粪化后,将养殖床表面10cm厚的基料用叉子挑到之前铺好的与养殖床等长的塑料薄膜上,利用蚯蚓的惧光性一层一层地将表面的蚯蚓粪剥离,最后得到干干净净的纯蚯蚓。
在采收完蚯蚓后,在养殖床的一侧添加新的饲料,等蚯蚓大量钻进新的饲料中时,将另一侧的养殖床全部清除,然后将养殖床进行整理,即完成了蚯蚓粪的采收工作。
—END—
编辑
梅子
排版
小抽屉
不够看,更多精彩在这呢!
●愿你有个小院,推窗即可看花●为什么星巴克要把你的名字写在杯子上,农场主很受用●从艰难运营到人气爆棚,有机蔬菜的另一种玩法●走访这么多农场,我好像找到了致胜法宝●做农庄的最高境界:我这除了老板娘,啥都可以卖!●迎着冷眼和嘲笑,这个用红糖种菜的“傻子”一心只顾向前跑●别轻易说你喜欢乡村,也许你压根不配●00㎡的农庄+民宿,一天秒了00万,这个光头“黑老大”厉害了●菖蒲.小筑在老时光里等待06,贩卖岁月的他这样逆风翻盘
追寻源汁源味农产品
体验源汁源味农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