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大丈夫的要素
TUhjnbcbe - 2025/8/3 18:22:00

什么叫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就是孟子才发现这种人格的挺立,他的价值有无限的尊严。因为一般人做不到,富贵了就开始沉迷在享乐里面了,一贫贱就放弃改变志向了,威武一来就屈服了。但是孟子认为这三点做到,你能够“三个不”都做到才是大丈夫,而不是你在中间利用各国的形式,互相取一个利益,不是为那个,那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所以他对纵横家是不屑一顾的。这些人逞口舌之利,今天说你好,明天说你不好,今天说这样对你有利,明天说这样对你有害,都是三寸不烂之舌而已。另外,孟子当时也有一些人脑袋很奇怪的。有一个人叫白圭,他跟孟子说“我治水的本事超过大禹”。

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累得不得了。庄子描写大禹用一段话实在是很刻薄,说大禹累得是小腿没有毛,大腿没有肉。讲了好几次。所以,这么辛苦的大禹终于把水治好了,居然来一个人叫做白圭,说治水超过大禹。

解说:在我国古代传说中,禹为降服水患,率百姓在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导洪水入海,造福百姓。也正因为如此,禹受到华夏子孙的世代称颂。可是白圭居然自称治水的本领超过禹,这实在令人难以相信。那么白圭是怎样治水的?孟子为什么要批判他呢?

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水的时候是把四海当做低洼的水坑,把水导入四海里面。你治水是怎么样呢?以邻为壑。你这边筑起墙来,把自己的水排到邻国去,让邻国淹水了,你这一国没事,这怎么叫治水呢?别人也跟你一样,到处互相淹来淹去,这叫什么治水的本事呢”!所以代表当时有很多人各种做法都有,各种想法都有,而孟子不厌其烦地有机会就加以批判,加以导正。譬如他在齐国待的时间比较长,有一个人在齐国名声特别好,叫做陈仲子。孟子说,陈仲子这个人在齐国读书人里面你要选的话他是巨擘。我们今天讲巨擘,大拇指,就是这么来的。就是现在学者里面什么人是大拇指啊,谁是巨擘,当然是陈仲子。

但是陈仲子特别的廉洁,不值得学习。他怎么描写陈仲子的廉洁呢!他说陈仲子这个人也是齐国的世家,在齐国也是有着贵族身份地位的。但他认为他祖先这个身份地位不太合理,他就不要。他哥哥就接过去了。他哥哥就变成了富贵人家,他过得很穷困。孟子怎么描写他,他饿得头昏脑胀,昏迷了很久,后来呢他捡到一颗枣子,已经被金龟子吃了一半。他把枣子拿来,咬了三口吞下去,眼睛才能睁开来。这实在是太惨了,这样才能活命啊!活命后有一天,他带着太太回到母亲家。因为母亲跟他哥哥住在一起,他自己住在偏僻的乡下,等于住在很简陋的地方,过简单的生活。这个时候有人送一只鹅给他哥哥,他哥哥也算是有官位的,有人送礼很正常嘛。他一看就生气,他说要这种呃呃叫的东西干什么。他哥哥也不理他。隔了几天,他母亲就叫人把鹅杀了,煮顿饭给他吃,他就吃鹅肉。吃了一半他哥哥回来了,他哥哥说:“你在吃什么?这就是呃呃叫的东西的肉吗”。

他一听了之后,立刻跑到外面把它吐掉。你看这不是很廉洁吗?代表说你这个鹅是别人说不定是贿赂的,那是来路不明,所以我是不吃的。但是母亲煮好的菜,你也不能分辨是怎么来的,所以代表我廉洁,知道之后立刻吐掉。

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廉洁的人都会得到百姓的称颂。因此陈仲子的廉洁,也同样被当时的百姓传为佳话。可是,唯独孟子认为陈仲子的廉洁不值得学习?孟子为什么要这么说,陈仲子坚持廉洁有什么不对吗?

孟子怎么说,他说,你这种态度也太过头了吧!你怎么知道你每天吃的东西是好人做的稻子还是坏人种的稻子?你怎么知道你住的房子是好人盖的还是坏人盖的?你如果一定要这么廉洁的话,那么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简直无路可走了。只有蚯蚓才能做到你这种廉洁。蚯蚓我们知道在地底下吃吃泥土,上来吸吸泉水,它什么都不需要拥有,非常廉洁。所以孟子就讽刺他,只有蚯蚓才能做到才能做到你这种廉洁。一个在全国被称为最廉洁的人,在孟子口中变成一个拘泥、执着、很顽固,只坚持某些原则而不知道变通的人。只看到小的地方,没看到大的格局,好好的一个念书的人才,就这样子恐怕糟蹋了,埋没了。当然我们对这样的人很尊重啦,但是他观念为什么不能调整一下呢?所以儒家的思想为什么可贵,他有变通。

我们将来讲到孟子他的辩论技巧,各位就知道他怎么变通。他的变通绝不是好像是墙头草,我都要给自己找理由。儒家不喜欢找这种伪善的理由,我做错了我还找理由找借口,这没有必要。但是儒家很强调“守经达权”。你如果不能变通的话,人间的是没有重复的,昨天一件事这样做是对的,今天这样做不一定对,因为环境变了,情况变了。但是你原则来自什么地方,来自真诚。我对于原则的了解跟坚持这是不能变的,不能有丝毫妥协的。

所以象陈仲子他也受到批评了。再看郑国的子产,子产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一个君子。孔子很称赞郑国的子产,说他是一个难得的政治领袖。但是孟子怎么说呢,子产不太懂得政治,因为他曾经帮助别人,用他的车载他们过河。譬如说你当一个宰相,上班途中看到老百姓没桥可以过河,又抬着很多货物。这时候怎么办呢?这个宰相很好心,觉得好,我的车借你们。这有车子有轮子上面比较安全,载他们过河。孟子说你这样就不懂得怎么样做宰相了。你如果十一月就把行人走的桥盖好,十二月就把可以通车的桥盖好,老百姓就不用担心怎么过河了。

你如果看到每一个人都要用车载他过河,那你还当什么宰相,你就负责过河,做一个帮助别人小事的人就算了。你把桥给别人造好,宰相出门的时候叫别人回避你都可以。因为他都有桥走,他不会耽误时间。而你宰相做的是公务,是重要的事情,别人愿意配合你。你如果想讨好每一个人,时间怎么够用呢!所以可以看到,孟子他在很多地方都要分辨什么思想是有问题的,什么行为是有偏差的,他分辨得非常细致。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丈夫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