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然而大部分家长往往变成了“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小文是个8岁孩子的妈妈,每次见她就大倒苦水,说孩子根本不是学习的料,啥都学得慢,还一身坏毛病,就拿做作业来说,明明只有一点作业,偏偏磨蹭到很晚。
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同样的烦恼和困惑?到底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呢?
一、家教才是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
很多家长,以为把教育交给学校,自己管好孩子吃喝拉撒就行。可真相是什么呢?学校学生多,学校会花大量的精力抓行为规范,家长会上总能听到老师语重心长的说:“一个班50个学生,我们真的管不过来。”这就是真相。
教育孩子真不能全部交给学校,家庭教育才是关键。
首先,学校教育先天不足。目前的教育现状,学校很容易忽视孩子个性化生长,特别在习惯、性情、性格塑造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
其次,社会教育良莠不齐。互联网,社交平台极度普及,很多丑陋现象赤裸裸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很容易接触负面的东西,家庭教育才能最好的整合社会资源。
再次,家庭教育决定成败。聪明的孩子比比皆是,可学业有成的却凤毛麟角,按一个万人口的城市,以3%的概率计算,应该有3万天才儿童,实际上只有寥寥几个能考入国内顶级少年班,这说明家庭教育才是决定因素。
二、5招教你教育出有想法有智慧的孩子
1、天性?人性?傻傻分不清
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到的一个关键前提是“尊重天性,培养人性。”为什么这么讲呢?
天性是什么?就是一个人本来的样子。儿童教育先行者李跃儿说:孩子是一颗蕴含生命力的种子,它有着自己的发展使命和成长方式。尊重天性,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发扬其与生俱来的优良品质。
而人性呢?当你表扬孩子:“你的作文写得真好。”“你把房间收拾的真干净。”这就是对他人性的培养,他会觉得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好。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顺势去培养孩子的人性。
天渐黑了,孩子在公园不愿意走,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如果硬拉他走,一定会上演一出情感大戏。我们试着蹲下来轻声说:“宝贝,天黑了,小鸟宝宝回家找妈妈了。工作人员也要回去陪他们的宝宝,我们不走,他们就要加班,家里的宝宝也会难过的。“
孩子听了,会想到宝宝需要妈妈陪伴,也就答应了,这就是尊重天性,用好人性,孩子对家长会更亲近。
2、家教的智慧在于选择,让孩子自己选
加拿大心理学家完成了一项研究,赛马场上人们的奇妙心理:只要一下注,他们就会对自己挑选的马信心大增。实际这些马的获胜概率是没有变化的。这就是: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
一旦我们做出一个选择,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去做。知道这个,你也就理解为什么智慧家长都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孩子对自己承诺,才会做到言行一致,同时会产生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掌控感,提升自我价值。
3、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说到孩子的好奇心,人们都知道,孩子越小问题越多,诸如:“为什么蚯蚓要生活在土里?它们吃什么?”等等。
有些父母认为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都是孩子的胡思乱想,直接不回应、无视或者转移孩子注意力。
然而这些看似可笑的问题是孩子成长非常宝贵的营养,蕴含着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主动学习和自我探索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好奇心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显得尤为关键。那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鼓励孩子主动探索。好奇是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孩子常会突发奇想:电视机拆开会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水龙头一打开就有水?家长发现这些“破坏性”行为时,一定要弄清楚孩子的想法,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斥责。
寻找孩子的兴趣点,不要轻易放弃教育契机。3岁的昊昊关上门躲在房间里,静听闹钟发出
的滴答声,爸爸发现了,引导他观察声音与秒针的关系,结果他很快学会了看分针与时针。这样不仅保护了孩子好奇心,还能激发孩子持续地主动学习探索。
4、给孩子留足面子
作为家长的你,经常会觉得孩子有没有给你撑面子,然而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给孩子留面子?
曾在一所学校发生了学生跳楼身亡的悲剧。因为打扑克牌,男生的妈妈被班主任请来面谈,然而,妈妈一见到男生,上前就是两耳光。妈妈离开后,男生沉默了两分钟,转身爬上栏杆从5楼跳下。男孩的一生就此戛然而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那到底该如何保护孩子自尊心呢?
孩子五岁多处于自尊心萌芽期,当他衣服穿不好,积木没搭好,自尊心会受到打击。大人觉得无关痛痒的“小事”,在孩子这里却很重要。这时可以给孩子一个能力相符的目标,如只搭建三层积木就给他点个赞。
5、不轻易向孩子提要求
你是不是经常跟孩子提出要求,“以后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明知道做不到,还忍不住说。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都不愿意一下子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我们给孩子提要求时试试这样做:
门槛低一点。对孩子提要求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即"跳起够得着",这样孩子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下次再提出一个要求时,孩子会更加愿意接受。
鼓励多一点。富有爱心和欣赏心,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作出积极的、鼓励性评价,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点头,都可能唤起他们的自信。
教育无小事,家长的所作所为都会对孩子有所影响。
几乎每个家长都重视家教,但遗憾的是,相当数量的家长并没有找到恰当的家教方法,以上简单实用的家教方法,一定能给家长们带来启发和切实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