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7/27 17:01:00
“芦苇疗养院,一片好风光......”有那么一天,我伴随着这一唱段外出散步。走在家乡的小河边,小河两旁的花草花树虽然很美,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原来居住的地方——老宅民沟沿(边)。老宅的房子早已拆除,零星的小屋虽已倒坍,但依稀可见。宅沟沿四周的芦苇已经不复存在,但依然还有几株艰难地生长着。我走上前去,亲抚摸着仅有的几株芦苇,倾听着芦苇对我的诉说。长势喜人的入围芦苇(崇明人称作为:芦青)其实,芦苇一生勤勤恳恳为我们人类造福,直至鞠躬尽瘁。芦苇是崇明一宝,从头到根全身都是宝。芦苇具有多种功能:他不仅具有保护沟沿防止倒坍、滑坡,清洁净水、排毒优化水质、制造氧气、绿化环境等功能,而且还可以作为造纸之原料。从立春开始芦苇返青生长,端午节前人们开始采摘芦叶,为纪念诗人屈原家家户户包粽子吃,崇明的芦叶和外地的芦叶有所不同,崇明芦叶柔韧性比较好,还具有芦味香。芦叶采摘后清洗干净煮熟,芦叶香味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包出来的粽子也特别好吃。崇明人包的粽子式样多种多样,有三角型状,用四、五张芦叶包成;还有尖角式(宝塔型),用八、九张芦叶包成;还有荷花包等等式样;总之品种式样繁多,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美化粽子。小时候我奶奶包的就是宝塔型,漂亮令人喜欢。现在留下的式样一般都是三角型。尖角式(宝塔型)粽子三角型粽子芦叶还能制作各式各样有趣的造型,例如:小船,自行车,风车,斑马等等。青芦苇还可以用来喂牛。小时候,我们还用芦苇杆作为垂钓工具,穿上蚯蚓钓螃蟹兴手而得,童年的时光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油然而生。到了秋季人们开始采摘芦花,晒干后制作成芦花扫帚,还可以用来制作芦花鞋子,冬天用来保暖穿着。用芦叶制作的各种造型秋过冬来,芦青干了。大家开始收割芦头啦,并且进行整理,合理分配制作各式各样的用具。有制作芦扉,簾子,畚箕,芦辫,芦笆门,芦笆墙,甚至人们睡的床上也有用芦苇杆制作的用具,农民开河做岸住宿的“环洞舍”(简易房子)也是用芦苇杆搭建起来的,应有尽有。连生长的沟沿边的秋柴头的根(乌秋根)都可以当做柴用来生火炒菜煮饭。甚至长在河底下的根——白芦根既甜又脆,小时候我们经常吃的津津有味。而且它还是救命之物,假如有人吃河豚中毒了,就可以用白芦根来解毒。(编者注:资料显示,鲜芦根确有解河豚毒之功效,不过小编提醒读者,若误食河豚导致中毒,请及时送医。)秋后的芦苇花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用芦苇作为藏身之地,同日本侵略者打游击战。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就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创作而来的。芦苇虽然是一种植物,但它全身为我们人类贡献着力量。不知何时起借助优化环境的说法,连续几年对芦苇进行大肆“灭杀”。芦苇在痛哭,芦苇在呐喊啊!就这样芦苇带着对“悲哀”和“痛苦”,失望的含泪离开了我们,从此一去不复返。现在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孤单单的,一般使人找不到的沟沿边生长着。由于长年没有人培植、收割,年复一年芦苇的长势不再像以前那样茂盛了,几乎要断绝啦。如今稀少的芦苇前几年,崇明根据广大百姓的强烈要求恢复种植芦苇,经过几年种植还是没有种植成功——失败了。为何?这难道是芦苇对我们崇明的惩罚?报复?仇恨?还是控诉?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现在的药害太严重了,是芦苇生长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怀念芦苇,想念芦苇,为芦苇声援吧。回来吧,芦苇!崇明的宝贝,崇明的朋友。芦苇,你能重新回到我们中间吗?崇明人民期待你,崇明人民欢迎你回到我们身边来。心语编后语:芦苇对于崇明的老百姓而言,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农村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在目前的实际生产生活中实际上也越来越被边缘化,它终将除了包粽子的习俗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之外,唯一另外一个就是景点观赏价值。崇明环岛的滩涂上还有大量的芦苇存在,编者认为无需为崇明岛的芦苇担忧,如不再有人为的破坏,芦苇终将会出现在它该出现的地方,读者们如果想要一饱眼福完全也可以抽空去江边滩地和东西滩湿地看芦苇的风景。附上一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描述芦苇的诗《晚泊牛渚》:“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END-作者简介陆思新年10月参军入伍,曾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上海市总队第二支队一大队四中队,任二班班长。年5月参加支队读书演讲比赛获一等奖,后被支队选送到总队参加八一建军节读书演讲比赛获二等奖,并录了像,上了电视。他先后创作了《谈谈理想》、《人生的追求》、《战士的职责》、《通缉令尚未发出》、《青少年性教育》、《浅谈夏季治安巡逻》等一系列文稿。深受战士的喜爱,他曾任武警报的特邀供稿人。年加入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