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的旅游业大热,而吉林的“水耗子”却意外成为热门话题。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几位吉林钓友在冰洞钓鱼时,发现了一些灵活乱窜的“水耗子”。
冰天雪地的,不少动物都冬眠了,可这种“水耗子”不怕冷,还在水里欢实呢。
或许有人会好奇,不就是个水獭嘛,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之前不是传言说什么“水猴子”“水鬼”,最后还不是证实了其实是“行动缓慢的树懒”。
但吉林钓友发现的“水耗子”可不简单。目前科研上对它们的了解很少,但民间传说却有很多关于“水耗子”的奇闻异事。
在民间,夜晚是故事的聚集地。人们忙完一天,会通过讲各种故事来调节生活节奏。其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故事主角是“水耗子”,它总在冰天雪地或水中出没。
“水耗子”特别神秘,动作快得让人看不清,而且还会隐身,没人能抓住它。不过,要是你能感觉到水流的强烈变化,就能猜到“水耗子”刚才在这儿出现过。
除此之外,“水耗子”可能身怀绝技,耐得住严寒。每当人们哆哆嗦嗦地走在冰面上时,“水耗子”却在冰面下自由穿梭。大人们总吓唬小孩,说“水耗子”脾气不好,别去冰面上找它们的麻烦。
其实,这些传说大多都是瞎编的。大人们之所以经常讲这些故事,主要是为了吓唬小孩子,让他们别到冰面上玩,免得掉下去。后来,专家说“水耗子”根本就不存在。
“水耗子”学名水鼩鼱,是一种食虫目鼩鼱科鼩鼱属的哺乳动物。它和树懒一样,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炫技”。
不过,水鼩鼱和树懒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毕竟,水鼩鼱最长也就8厘米,跟篮球运动员的拇指差不多大。而且这“水耗子”不仅会游泳,长得也像老鼠。
水鼩鼱长得像“迷你山猪”,这是因为它的吻部长且尖,与耗子不同。它的毛色是棕灰色的,眼睛很小,耳朵又大又圆。
水鼩鼱看起来萌萌的,好像人畜无害。但实际上,这种小动物是有毒的。吉林的几位钓友在冰洞钓鱼时,看到“水耗子”跳出来,一边拍视频,一边喊“有毒”。
大家一听,赶紧跑得远远的,站在远处看。其实,水鼩鼱和鸭嘴兽一样,是少数有毒的哺乳动物。所以,在野外看到水鼩鼱可别手欠去摸,小心中毒。
水鼩鼱这小不点,别看它长得萌,杀伤力却爆表!它嘴里藏着秘密武器——能射出毒液的唾液腺。这毒液麻得很,小到老鼠,大到狼,被喷到就会晕乎,像被点了穴。在野外,一旦被麻倒,就动弹不得了,任人宰割。
水鼩鼱的后腿有类似“黄大仙”的臭腺,遇到危险就会喷射,熏得对方晕头转向,它趁机逃跑。
水鼩鼱是一种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主要生活在北纬40°以北的欧亚水域中。在中国,它们常见于东三省的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的水域。之所以被称为“水耗子”,并挂靠在“东北五仙”之一的老鼠名下,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外形和神秘性。
在东北,水鼩鼱是年才被吉林首次发现的。虽然过去几十年过去了,但是人们对它的了解还是很少。可能因为太少见了,所以才珍贵。尽管水鼩鼱有毒,但人们遇到它通常也不会伤害它。
水鼩鼱虽然有很多技能,比如耐寒、擅长游泳、速度快、爪牙锋利,但它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眼神不好,视力欠佳。所以,人们也叫它“瞎老鼠”。
有人可能会疑惑,眼神不好的话,连食物都看不清,又怎么捕捉呢?难道水鼩鼱只能在水底吃水草,在岸上吃草皮吗?其实,水鼩鼱可没大家想得那么简单。虽然它们身材迷你,看似弱不禁风,但实际上,可比只会偷粮食的老鼠厉害多了。
水鼩鼱捕鱼技术高超,在冰冷的水中也能行动自如。这是因为它们的毛发又密又厚,就像一件隔水的“毛衣”,还能让它们的身体保持温暖。而且,水鼩鼱的脚趾和手指上都长着有弹性的脚蹼,划水的时候能减少阻力,帮助它们轻松地在水中游动和捕食。
水鼩鼱捕食不靠眼睛,靠鼻子。它的鼻子可好使了,老远就能闻到蝾螈、蝌蚪、蚯蚓、鱼类的味道。不过,在吉林,天气冷,湖面上没多少喘气的鱼,不冬眠的水鼩鼱只能一直守着,等鱼出来,然后饱餐一顿。
北方的“水耗子”,别看它体型小,长得呆萌,其实有毒。它看起来弱不禁风,捕猎对象却远超自身体型。造物主真是太奇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