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一直没什么时间,也就赶了个末尾看了个《满江红》,上周末,终于倒出功夫,看了心心念念的《流浪地球2》,真的为郭导和整个制作团队的用心所感动。
三个小时的电影,不仅主创人物形象饱满,每个配角都符合自己的人设,从拽住刘培强的医保哥、和太空电梯的“youtoo”电灯泡老外,到真·痛哭流涕的落选领航员,不管有没有台词,都在将自己扮演的角色用心呈现给观众,哪怕只有一两个镜头,几秒钟画面,也做到了有血有肉。
垂直起降歼20,简直帅一脸更别说基于现实科技,改造、畅想的近未来科技,与独属于中国人的情怀与浪漫,真真的在说中国人不懂科幻的牧洋犬脸上,来了一记大逼兜,也让世界知道,科幻电影既可以不用讲个人英雄主义,也不用讲zzzq,也能讲好故事,人类真正的未来,是全人类团结克难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是亚伯拉罕废物们式的靠超人搭救和少数精英乘坐方舟。
数字生命派炸太空电梯片段作为一个从20万字短篇拓展出来的真·硬科幻作品,小破球1和2邀请了各个行业真正的专家学者,结合现实科技发展推导,从方方面面认真思考、搭建世界观,从技术层面探讨其真实可行性,从而塑造了一个成功且真实的世界。
小破球1里的地下城概念图民以食为天,无论什么情况,食物都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央视的大裤衩在流浪地球1里,因为地球已经流浪到了木星附近,缺乏足够的光照,地表陷入了极度低温里,想继续大规模的种植稻米和小麦、饲养牛羊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大刘原著里,都没有写流浪地球时代地下城的人们吃什么(毕竟流浪地球原著是本20万字的短篇)。
而郭导和流浪地球的主创团队,一开始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从小破球1里的蚯蚓干,再到第二部里的油炸蚊子饼,都是基于现实,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找回点军艺校草的范了作为前传的第二部,虽然没看见老沙饰演的张鹏真的吃,但提了一嘴的50万只蚊子做成的蚊子饼,还是成功出圈。
炸蚊子饼,这么老厚,五十万只蚊子一个饼,香,现在连蚊子都吃不上咯
老沙多久都没这么帅了其实,张鹏说的油炸蚊子饼,并不是完全虚构的,在现在东非的部分地区,这件美食还真的存在。
不过说是蚊子饼,用的其实不是咱们常见的吸血蚊子,而是以湖水中的小型浮游动物为食的幽蚊和蚊蚋。
瞅着确实有点黑暗料理在东非大裂谷的许多大湖附近,每年的湿季,这些蚊子为了交配,成群结队,遮天蔽日的聚在一起,当地人拿沾了水或油的锅在蚊子群里一挥,密密麻麻的蚊子就粘上去了。再把蚊子团成汉堡肉那样的团,放进油锅里慢慢煎,就成了。
外国主播吃蚊子饼虽然说听着挺黑暗料理的,但蚊子饼说实话,貌似评价真的跟张鹏说的差不多,因为靠湖而居,蚊子饼并不是为了充饥的无奈之举,而是当地人觉得这玩意真的挺好吃,有油煎的香味,还能够补充蛋白质,不过在张鹏那个时代,因为反对愚公计划的数字生命派掀起的战争和太阳活动,这种蚊子饼成了绝响。
PS:其实就算在咱这个位面来说,就算真的想学张鹏去吃蚊子饼也是吃不到的,因为现实中,蚊子饼所在的裂谷区与太空电梯所在UEG加蓬实验基地离得不远,也就是几十个通辽而已,站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想吃蚊子饼,就跟在蒙古找海军一样,多少有点bug。
球2开始的时候是年,球1开始的时候已经是年了,这个时候躲在地下城的人们别说蚊子饼,吃口肉都难,只能用各种手段吃蚯蚓了。
作为著名大吃货,雷佳音在很多作品里大秀吃戏,而在小破球1里也不例外,前面说过,那个时候牛羊肉养殖会很困难,就算有,价格也会非常贵,所以身为东北人的雷大头就只能撸着蚯蚓做的串了。
蚯蚓还有着非常丰富的营养蚯蚓这种昆虫,不需要光照,而且几乎可以能吃所有的有机质,非常好养活,而且切一刀,一段时间后就能获得一公一母和众多条蚯蚓,非常适合即便没了一半人口,但还是有35亿的恐怖直立猿。
姥爷来捞刘启和韩朵朵送礼都送蚯蚓干而且蚯蚓干在很久以前,就被中医广泛使用,相对比《雪国列车》里的美洲大蠊,人们相对还是比较能接受吃这种小东西的,毕竟从口感和卖相来说,蚯蚓比小强还是高出不少的,这个时候能补充蛋白质,还要啥自行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