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里充满了神奇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们可以在失去身体的某个部分后,再次生长出来。蜥蜴和蝾螈断尾自救、理论上永生的生物涡虫、还有我们认识当时基本不了解的蚯蚓。
蚯蚓,在我们的认知里,更多的是爸爸鱼竿上勾在鱼钩上的诱饵,脆弱的生命被人类投喂到鱼嘴之中,方便人类钓起美味满足口腹之欲。
生活在农村的小伙伴们,还可能在雨后的泥地上看到被踩断仍然蠕动前行的蚯蚓。为什么蚯蚓断成两截还能活着?这样的疑问没有任何人能耐心地回答我们。近几年蚯蚓粪又成了养殖爱好者寻觅的好物。
《可怜虫:蚯蚓的生活》将蚯蚓的日常复活在一页页彩绘的书本里,就像人类简史一样,本书是一本很有趣的蚯蚓简史。稀奇古怪的想法、怪异另类的行为,如果没有一颗童心,真的看不懂这本书。笔者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发出了“这是什么书?看不懂啊!”的惊叹!
作者诺埃米·沃拉,用稀有的文字加大量的清新彩绘,描绘出奇妙、萌趣、温暖有爱、惊慌失措、创新求变、充满勇气和希望的一条粉红蚯蚓的日常。画面颜色清淡、简洁,简单到仿佛我们也可以用蜡笔像作者那样画出这样一幅会说话的图画。
好的童书绘本,可以为孩子们科普很多领域的知识。这本书做到了,比如数学知识0.5和1的表达及含义,认识日历上代表的年份交替,情感上的感同身受,每个生命的一生。
绘本中的蚯蚓像极了蒙受灾难重创后的人类,灾难前温馨、美满的生活,阳光明媚、芳草萋萋;灾难后的迷茫,我是谁?我有几个?我在哪儿?
被雷劈中只剩下头的半截蚯蚓,渴望变强——不再被其他生物欺负;渴望重新找一个家——安全可靠不被雨水淹没,也不会为了躲避水灾被雷劈晕,失去尾巴。
它模仿过很多生物或者物品,但是这些都不是它。它也住过很多房子,有牙膏、彩笔盒、水壶,甚至猪肚子,但是这些都不适合它。
它终于明白,蚯蚓,只能生活在泥土中,依靠自己柔然的身躯向着前方挺进,这就是它生而为蚯蚓的使命,松土沃土。
有一天,剩下头的蚯蚓遇到了剩下尾巴的蚯蚓,它俩都被对方吓到了,虽然它们曾经如鸭爪爪连接在一起,密不可分。但是此刻的它们已经忘记了对方,剩下尾巴的蚯蚓是剩下头的蚯蚓的过去,剩下头的蚯蚓也是剩下尾巴的蚯蚓的过去。遗忘过去的伤痛,踏踏实实地过好今后的每一天,是我们人类应该从它俩的身上学到的哲理。正如今天某位导师问我如果学习能给你带来什么,你愿意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能够开解自己的能力。
我是子衿卓玛,一位初学阅读分享的西北女子。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