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片辽阔的橙园,放目远望,农民散落不同的角落,纷纷手执锄头除草。农庄的主人李道德半生经营塑胶工厂,一次长达十个月的慈善远征旅程改写了他的下半生。
对农业一无所知的他远赴湖南觅地,开设面积足有香港岛六分之一的农庄,坚持不用除草剂,花费大量人力除草剪枝,尝试以农庄饲养牲口的粪便养殖蚯蚓,再以蚯蚓粪作为天然肥料滋养橙树,为的是种出健康的好橙,“我们的农庄做的都是普通的事,种橙和养鸡、猪、马、驴,特色在于我们的方式,就是将这些串联起来,成为一个生态循环。”时年72岁的农庄主人李道德说道此处,脸上满是自豪的微笑。
一次长征启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到达快餐店时,早到的李道德刚吃完碗里最后的一口面,正把餐盘拿开,脚边有两个行李箱,刚回港的他看起来有些风程仆仆。他平日来回东莞工厂和湖南农庄,每月留港的日子不多,这劳碌的日程始于年参加苗圃行动助学长征的启发。
从江西走到西安,走了公里,徒步跨越10个省份,个县城,脚下生过许多水疱。回忆那余天日复一日的步行,他说自己脑袋有时空白,有时却想很多,会想将来是怎样呢?”走到甘肃,满山光秃的景象至今仍难以忘怀,他笑说,说不定这是他后来开办农庄的潜意识。“走一百公里都看不到一棵树,山头光秃秃,看不到树木,对我来说非常深刻。我就幻想,自己有没有能力将整个山头种满树木,我经常问自己这件事,不过都是凭空想象,当时不是真的想实行。”
酝酿数年,年他决定到湖南开农庄,种植自家品牌的橙--橙状元(香港地区销售品牌名称为“和橙”,大陆地区销售品牌名称为“橙状元”)。前半生专注发展塑胶磨具厂,为何对农业感兴趣?“最主要是想建立一个平台,将自己一生所积累,不管是知识、经验,还是金钱,都聚集到一点去做,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这个平台还可以持续运作。”完成长征,他思考了几年,“我本身做工业,但觉得持续性不会很长久,世界变得太快,手机流行十年八年后,也可能被另一种形态取代。所以我选农业,觉得过了一百年,我们可能还在吃橙呢。”
建立一个可以持续的平台,并不是为了让自己能千秋万世,只是以生意角度思考如何做慈善,“比如我有元,用这元帮一个贫穷的人解决了三餐,或者交了一次学费,这元就没有了。如果我用这元制造一个平台,去到某个数值,比如跌到50元时,可能可以重新累计起来,到60元、元、元。如果我有五十万身家,我不会想把五十万全部捐出去,如果做一个平台,可以持续二三十年,我就不止创造五十万的价值,可能创造了五百万,甚至五千万的价格。”
为何种橙?
曾到江西、韶关、云南多地考察,李先生最后选择了他长征经过的湖南宜章县。现时展翔农庄已扩展至两万亩之大,分为九个基地(新增一个)。农庄约八成占地种橙,橙树估计有二十万棵。
芸芸水果中选择种橙,除了湖南经纬度适合种植,李先生笑言是因为保守,“就算你吃过多么奇形怪状的水果,始终避不过要吃橙,喜庆时候都会切个橙来吃。橙又不像香蕉、车厘子和草莓,容易砸烂,不会买迟几天就没法吃了。”
除了种植,农庄更养了猪、鸡、牛、马、驴,以及蚯蚓,李先生介绍说,这是一套生态循环系统。“最好的水果和蔬菜种植出来,当然是给人吃的,较次等的就给猪、鸡、马、牛、驴吃,也做酵素给它们喝,补充营养,或者做洗洁精。动物的粪便和再次等的烂蔬菜水果会用来喂蚯蚓,蚯蚓粪就会拿来做有机肥料,回到种植的循环,种草种蔬菜水果种米。”他说,即使连蚯蚓都不吃的东西,农庄也不会浪费,会制造沼气、沼渣和沼液,分别用作能源、肥料和杀虫水。“我们的农庄希望做到连气都用上。”李先生得意的说。
种橙八年才回本
农庄现在已经成功进行小规模的循环,不过蚯蚓粪的分量离足以供给整个农庄用做肥料还有很大距离,“很多名贵花卉也是用蚯蚓粪种植的。三斤牛粪才能产生一斤蚯蚓粪,买牛和建牛场也需要很多资金,资金来源主要靠买橙,现在无法投入太多,要等年橙的生产到达高峰期,我们才有资金回笼平衡整个农场。”
橙每年一度的收成,在冬至之前就要完成,不然结霜会把果肉冻坏,枉费心血。但收成量为何没有达到高峰,高峰期的年份能准确预料?
原来橙苗种下四年才会开始挂果,但一开始需要小心控制产量,“只能挂十个八个,因为橙树尚未成熟,太多果实会压坏橙树,所以要剪枝疏果让它不要结那么多果实。”他讲果树比喻为人,指小宝宝不适宜催谷增肥,果树会经历婴儿、小孩、青年、壮年、老年时期,寿命约30年,然后就会枯萎。“第五年可以结20到30个果实,第六年是50到60个,一直去到第八年,才可能达到收支平衡,还要计算之前一两年开山劈石。你若投资了元,加起来要十年后,才有可能赚回这元。”今后橙的产量约万斤,他期望年可以生产最少0万斤。
一亿条蚯蚓的生态系统
环环相扣的生态循环系统中,养殖蚯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李先生说,期望两三年间能够养到一亿条。目前农庄以胶箱直立式集中养殖,养蚯蚓有难度吗?“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因为蚯蚓到处养都能生存,问题是养殖得好不好,养的不好由很快死,它们见光就跑,最怕蓝光,白光当然也怕,所以引蚯蚓一定要用红光。”他正在研究如何不让蚯蚓进入冬眠,让它们一年四季都能活动。除了提供蚯蚓粪用做肥料,他还引用达尔文的话解释它的好处,“如果世界上没有蚯蚓,地球就不会存在了,意思是地球上的生物很难生存,因为蚯蚓可以改善土壤。”他指出蚯蚓可令泥土不会板结,可以松散一点,让土壤有空气和水。“有人估算过,用一百万条蚯蚓放在农田,就等于一个农夫工作八个小时,它们帮助翻土。”
人工除草,零农残
“我要创一条的路,当然想赚钱,但希望在赚钱中,不是以盈利为主,是以健康和质量为主,所以用料都比人贵,成本高就是这个原因。”农庄坚持不用除草剂,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因此要耗用大量人力,“长期工有一百人,每天临时工也要一百人,高峰期比如采果,每个基地至少要一百人!”此外,农庄除了使用蚯蚓粪,亦引入生物有机肥,添加微生物和益生菌种树,因而种植成本极高。
农药方面,他们尝试用独门自制的杀虫液,配合粘虫板、灭虫灯,甚至用以虫灭虫的方法抑制虫害,发现行之有效。“当地很多农民都跟我们买橙,即使我们贵一块钱他们都买,一块钱虽然对农民来说是很多,但是他们知道我们不用农药,橙子很安全。”
种种投入,听来花费不少,“现在距离收支平衡还差很远,每月起码四五百万的支出,还没计算工程费。”选择在湖南宜章县开设农场,除了因为长征时曾经途径的情结,也因为距离李先生位于东莞的工厂比较近,“距离四个半小时,不用搭飞机,当天来回也没问题,对我来说很方便。”经营工厂的盈利和农场举办生态旅游团的收益,成为了支持农场营运的主要资金。
橙状元味道好在.....
橙状元的味道如何?记者没有机会亲自品尝,据李先生形容,在过往一些匿名测试中,橙状元往往数一数二,客人的意见更多的指向于味道要比大品牌的橙子好吃。“口感很好,我们的橙子也没有渣,水分也多,有酸酸甜甜的感觉。不只是甜味,因为吃橙子不是喝糖水,橙子应该要有酸味,而且酸味少且适当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橙。”
农场现在主要通过网上销售橙子,因为成本高,售价也比市面上一般的橙子贵了一点,主要针对中高档市场,“销售是我们的瓶颈,能否买到高价的市场很关键,如果买不到高价,我们就生存不下去了,用普通的方法种植橙子的话,也就失去了种橙的初衷。”他说橙状元有三个售价,“批发价我们买6块钱一个橙子,零售价买8块钱一个,还有一个价钱,是[免费]。”他留意到目前客人大部分都会十箱、二十箱的买,再送给朋友,想必那是经济能力比较好的一群人,“基层分享不到我们的成果,所以很希望让普通大众有机会试试,整个社会无论什么阶层都可以吃到我们的橙子。”他们将橙状元捐赠给不同慈善机构,比如香港地区的毅行者和给基层派发盒饭的慈善机构。
行善的心贯彻始终,李道德期望农场到年可以自负盈亏,开始有盈利的时候,他会用四年搞好管理,物色合适的团体接手,“那时我会交出去,功成身退,就应该退休了。”这些年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心血,到头来一下子割断,不会觉得可惜吗?“我不会,就是你还很喜欢权利,是一种虚荣心,我觉得是时候应该放下了,到现在这把年纪,应该要学会放手,不应该总是抓着不放。”当下最重要的,是运营好农场,接下来就是物色合适的团体接手农场,“这就要考验我的眼光了,物色的团体选不对,整个农场就相当于没了;选对了,农场就可以继续经营下去,所以年之后,还要再花几年搞搞管理和物色团体,不可能一年半载就找到合适的团体,这都需要时间去磨合。”这股傻劲,当然引来了身边不少人的劝阻,“身边都有很少人,其实也不是很少,是大部分人都说我傻。但这也很难说,毕竟每个人的观点角度都不同,对与错也说不清楚,别人劝你的有可能也是对的,但想做这个平台,也不能说我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