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的广谱性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使鲫鱼在国内许多水域均可生存,成为广大钓鱼爱好者的主要钓种。近年来,池塘竞钓蓬勃兴起,使鲫鱼声名远扬。真正喜爱水库钓鱼的人,都对鲫鱼有很深的了解。水库是鲫鱼生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多数钓鱼人钓鲫鱼的主要战场。春、秋、冬三季仍是鲫鱼主钓期。春钓鲫鱼咬钩频率高,有句谚语说:“春鲫上钩如箭”。春季,水库主钓鲫鱼,主要由以下条件构成。
1、鲫鱼生理特点:
鲫鱼是一种中小型鱼类。
其个体因品种、地域、水域和饵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结果表明:江南鲫鱼的个体最大,可达三四千克,其次是北方,西南地区最低。
水库里的鲫鱼是野生的,也就是俗称的鲤鱼,如果没有水流的联系,即使是在一个县城里,生活在不同水库里的鲫鱼,个头、体征、颜色、做菜的味道都会有很大的差别,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鱼。
春钓有个有趣的现象:
早春钓出的鲫鱼个头偏大(中秋节至初冬),可能是气温低,鲫鱼活动能力弱的缘故。
因为从简单的动物的生命过程来看,成熟的大的鱼要比小的、小的鱼强得多,所以在低温下钓到大的鲫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由于几十克到一百克的鲫鱼上钩较少,而早春钓上来的大鲫鱼数量有限,要想大捞一笔并不容易。
仲春时节,鲫鱼上钩最猛,是水库里钓鲫鱼的最好时机,一次钓三四十条鲫鱼,一天钓一两百条都不成问题。
某区一位钓友,在库里划船,钓到最多尾鲫鱼,但钓到的鲫鱼大多不超过克,个别个头较大。不过,也有一些钓友,在某个水库里钓到了不少大鲤鱼。当然,如果你愿意守住这条大鲤鱼,你也可以得到一些好处。不是大鲫不咬钩,而是小鲫鱼成群结队,成群结队,体型越小,捕食速度越快,鱼饵落下,它们就会抢夺鱼饵。所以,用大饵、硬饵来躲避,就能钓到大鲫鱼,甚至鲤鱼。
2、鲫鱼的杂食性:
一般来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它们的食物,因此鲫鱼的饵料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春钓的时候,用一些老的经验还是很管用的,比如早春用蚯蚓、蛆虫等荤食对鲫鱼有很大的诱惑力;中晚春为减少已开始活跃的小杂鱼闹钩,主要使用酒糟、米饭、面团等素饵,以提高漂讯准确度,增加中钩率。在筑巢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放入大米之类的诱饵,在某些地方,很多人都会用这种方法来钓鲫鱼,最大的好处就是吸引更多的鱼,同时也更环保。讲究色香味的诱饵也是春钓鲫鱼最细致的地方。酒泡大米、香精拌糟米、香米等对老钓场的滑鲫很有诱惑力,但也容易招来白条等小鱼,尤其是四五月份,鲫鱼被钓得精疲力竭时,肯定会闹窝。只有在诱饵上下功夫,才能使它们不能咬、不能拖。对付小喽啰,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大米浸泡过香料,用小胶圈挂在钩子上,一粒一粒,最多两粒,和小鱼搏斗,顶多抓一两下,就跑掉了。用大米做诱饵,可以让鲫鱼和小鱼抢食,如果钓者稍微晚一点再钓,鱼就会散开,这就是所谓的鱼来的快,去的快,去的快。因此,抓住时机垂钓是春季钓鱼的一个重要环节。
3、鲫鱼生命力较强:
鲫鱼可以在接近零度的水温下安然无恙,也可以在40℃以上的极限温度下自由活动。
一般来说,鲫鱼在4~35℃时仍会觅食,说明鲫鱼对温度有很强的适应性。水质要求不高,水质瘦肥、污净均可生存。有了这些特性,我们就可以在寒冷的天气里,在其他鱼几乎不吃早春鱼的情况下,在水库里找到它们。当然,如何在不同深度的水库中找到它们的聚居地,则要根据春钓积累的经验,有的放矢。至于春钓水质的影响,相对于夏季和秋季的高温来说,影响不大。在富营养化水域,由于春季水温适中,不会形成底泥释放大量氮气、沼气,减少污染,影响鱼儿觅食。因此,肥水仍是鲫鱼最好的去处,也是鲫鱼的主要来源。在水体较薄的水域钓鲫鱼,更易引鱼入窝,鱼讯迅速,鱼钩牢固。鲫鱼一年繁殖多次,甚至秋天都会甩尾。鲫鱼可以边吃边甩,等到肚子空了,就会大量进食。所以三月份的时候,每天早上都会在浅水区、水草边钓鱼,鲫鱼甩鱼的场景随处可见。这种情况下,说明天气条件比较适合鱼的活动和觅食,所以最好是在浅滩上钓鱼,太阳出来后,水面平静,鱼窝就会长出来,很多鱼都会饿着肚子,这就是所谓的甩子鲫。但从美食的角度来看,这段时间的鲫鱼肉质松软,为了保护资源,还是不要钓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