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野钓小河流水,用蚯蚓作钓饵行吗一窥究竟
TUhjnbcbe - 2025/5/1 19:52:00

野钓环境复杂,会遇到各种水情、鱼情。正如钓友的问题,流水的河,鱼却不吃蚯蚓。首先可以肯定的说,并非所有流水的河流里的鱼不吃蚯蚓,相当多河流里的鱼对蚯蚓是疯狂争抢的,那么都有哪些可能造成这种现象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介绍。

1、流水情况下的水情、鱼情

2、流水状态下鱼不吃蚯蚓的几个可能原因

3、如何调整垂钓技巧、强化蚯蚓诱鱼效果,使鱼开口吞食蚯蚓

流水情况下的水情、鱼情变化

1、食物分布不均匀:流水冲击下,原本水底的浮游生物、植物碎屑翻到中上水层,随流水向河流两侧靠拢,遇到障碍物、水草流速下降,逐渐堆积。食物分布出现了分化,有的岸边水质清澈,水体偏瘦,食物较少;而有的岸边食物则丰富些,容易积聚鱼群。

2、流速造成的溶氧量差异:流水速度小,鱼能正常游动,而流水促进上下水体的交换,溶氧量大,此时的鱼群活跃,喜欢逆水游动,此时摄食欲望高涨,觅食积极;但流水速度大,溶氧量大不假,但鱼游动费力,此时会躲到障碍物后方,躲避流水的冲击,而此时也觅食受到影响。

3、大鱼小鱼分布不同:在流水的冲击下,大鱼抗流水能力强,多向河流中间聚集,而小鱼抵挡流水能弱,多分布在河流近岸侧。

流水状态下鱼不吃蚯蚓的几个可能原因

上文是在流水情况下,水情、鱼情的大致变化,所以这些变化,存在致使鱼不吃蚯蚓的可能原因,具体如下。

1、鱼的食性偏好

鱼长期生活在一个水域,如果这里存在的某种单一丰富的食物,鱼长时间摄食,就可能形成依然,即癖习性,对其食物兴趣下降,严重些甚至讨厌其他食物。所以此时再用蚯蚓作钓饵,鱼可能就不接受,自然没有鱼口。

比如:农村的鱼塘,塘主经常投放颗粒饲料,鱼产期食用这种颗粒饲料,极容易形成依赖,笔者层在这种鱼塘扬竿,商品饵料、蚯蚓效果都不佳,最后向塘主要的原塘饲料,不一会就上鱼了。

2、钓点选择错误

如前文所讲,河流因为走水,鱼群分布并不均匀,多向有障碍物、水草等食物丰富,能阻挡水流冲击的水域聚集。如果钓点选择错误,鱼群密度极低,鱼少自然吃蚯蚓的几率就小。

3、酱层太厚,水流冲击淹没蚯蚓

走水的河流,通常采用跑铅钓法,重铅沉底,稳定住浮漂不被水流冲走。弊端则是如果河流淤泥过多,重铅、钩饵入手后,容易被水流冲击,淤泥将蚯蚓淹没,鱼群发现不了蚯蚓,自然不会咬饵,浮漂没有动作。

4、鱼群密度极低

自然水域鱼资源匮乏,加之撒网捕鱼者众多,剩下供钓鱼人垂钓的鱼资源少之又少,所以许多钓鱼人极容易空军。在这样鱼群密度低的水域扬竿,鱼没口的也很好理解。

5、鱼种、鱼层出现偏差

虽然蚯蚓是一款优良钓饵,但也并非所有的鱼种都偏好的,有些鱼并不怎么偏爱,比如鲢鳙、草鱼等,而草鱼、鲢鳙又属于中上水层鱼。走水的状态下,多采用跑铅钓法,钩饵着底,因此,遇到多草鱼、鲢鳙等素食鱼的水域,鱼口零星,或不吃蚯蚓,也就正常了。

6、水温过高或水温过低

鱼都有适宜的水体温度,一旦超过或低于最适宜水温,鱼的活性、觅食欲望会显著下降,比如冬季或夏季高温时候,鱼都四处躲藏,都会遇到长时间不吃饵的情况。因此遇到这种情况,也会不吃蚯蚓的。

如何调整垂钓技巧、强化蚯蚓诱鱼效果,使鱼开口吞食蚯蚓

结合上文流水情况的水情、鱼情,与几个不吃蚯蚓的几个原因,如何调整垂钓方案及强化蚯蚓的诱鱼效果,使走水河流的鱼开口吞食蚯蚓呢,具体如下。

1、改变垂钓钓点

正如上文所说,走水情况下,大量鱼群会聚集在水草处或其他挡水的障碍物附近,所以在这样的附近打窝聚鱼,设置钓点,鱼群密度大,用蚯蚓被鱼咬的概率大些。

2、窝料选择大颗粒,使用锥形打窝器

走水不太严重,仍然可扬竿的情况下,选用的窝料,颗粒的比重大一些,避免被流水冲走。同时打窝时,不建议手抛、打窝杆,优先考虑锥形打窝器,锥形打窝器沉入水底后,窝料才散出,这样更有利于将鱼群聚集到窝点。

3、强化蚯蚓的味型丰富度

蚯蚓摄食的食物不同,气味有浓有淡,气味淡的诱鱼速度慢些。可事先准备一些丁香油,在扬竿之前,将蚯蚓轻蘸一下丁香油,浓郁的香气,有利于鱼群的聚集。

写在后面

每有一款饵料适用所以的水域,每个饵料都有优点和缺点,蚯蚓也一样。当在某一处水域,鱼口零星时,首先分析水情、鱼情,分析鱼不吃饵是水情导致,还是鱼的原因。钓友找到原因所在,或调整垂钓方法或改变饵料,相信会有不错的鱼情。

原创:野钓分享

1
查看完整版本: 野钓小河流水,用蚯蚓作钓饵行吗一窥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