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夏天的雷雨时分经常看见田间地里的蚯蚓从泥土中钻出来,难道蚯蚓和蚂蚁一样也会在雨天搬家吗?其实还是有一些关系的,蚯蚓是没有肺部器官的所以是靠皮肤分解空气中的氧气。所以雨水冲进蚯蚓的巢穴它们就会钻出来避难。
说起蚯蚓各位爱钓鱼的朋友一定亲自动手在土壤里寻找过它们,蚯蚓一个陆地生物为何能俘获水生鱼类的芳心呢?不知道各位钓友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像从古至今蚯蚓都是一种非常好钓鱼的饵料,这两种生物的每一次见面可能都有钓友的帮助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难以揣摩的问题。
一、自古好钓饵蚯蚓
蚯蚓作为一种环节类动物外观就像是一条长长的虫子一样,但是与普通的虫子不同的是它没有壳而且浑身都是柔软的蛋白质。而且它们是没法生活在水中的。平时生活在土壤之中,只能通过皮肤来吸收氧气,翻翻土靠吃土壤的细菌和一些为生。而且蚯蚓可以改善土壤,让土地增肥的功能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其实还有一种蚯蚓和普通的蚯蚓不同,能够在水中存活很长时间,它就是湖北环毛蚓,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都有分布。它的全身呈现出一种草绿色,喜欢生活在湿气比较重的土壤之中。所以它可以在水中存活的时间比较长不会丧失活力,而且也不污染水质。所以湖北环毛蚓是钓友难得的钓鱼饵料。
二、蚯蚓外形酷似鱼的食物,导致鱼儿经常上钩
由于蚯蚓的外形类似水中的蠕虫且浑身富含蛋白质,鱼类遇见它时就误认为这是水中的虫子。我们常见的鱼类都是杂食性的鱼,经常吃水中的蠕虫。这种蠕虫行动缓慢且数量多所以就成为鱼最喜欢的食物之一,所以蚯蚓在体型上让鱼类为它着迷。
而且将蚯蚓置入水中会导致他们短暂的缺氧所以就会在水中蠕动,这样就更加让鱼类对它们感兴趣。所以当鱼在水中游动的时候面前出现的一条鲜美的食物,况且蚯蚓浑身的蛋白质在鱼的眼中就是丰富的蛋白质,怎么能让鱼儿们不动心呢?于是鱼儿就忍不住想浅尝一下,这一尝就乖乖上了钓友们的钩了。
三、鱼也能通过气味寻找到蚯蚓
钓鱼的时将蚯蚓做饵料一条觉得的太长,有时候会将蚯蚓分成两节。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将蚯蚓分开的效果可能要好一些,鱼的嘴上有两个鼻孔是可以捕捉到水中的气味的,所以将蚯蚓分开后其自身血液的味道融入水中,就会吸引鱼儿的注意。当鱼类嗅到这种气味的时候就知道是食物的味道,所以鱼爱吃蚯蚓一部分是因为气味。
四、蚯蚓现在作为鱼饵的情况多吗
蚯蚓因为自身的特性深受钓友和渔民的青睐,从前没有合成鱼饵的时候是很不错的鱼饵选择。但是近些年钓友们却使用蚯蚓钓鱼的次数少了,大多都是淀粉的化合物充当饵料,因为这类鱼饵的气味更大在水中也不容易泡发脱钩,而且相对蚯蚓来说也比较干净卫生。所以被钓友广泛使用。
目前市面上的鱼饵料也相对便宜各大渔具市场都有出售,钓鱼之前就不用再去翻土寻找,况且并不是任何土地都适合蚯蚓的生长。钓友们的装备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的更加智能化,所以便捷智能的渔具如果使用较为古老的鱼饵可能使用体验上也会大打折扣吧。
蚯蚓并不是每次都很好找到,毕竟在寻找蚯蚓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去挖地寻找。而且蚯蚓挖出来后长时间不使用由于高温和脱水的原因,让蚯蚓也失去了活力。
主要蚯蚓上饵的速度远没有拉丝饵料的速度快,效率高。所以蚯蚓这种生物渐渐退出了主流的钓场环境。当然也有钓友在野池塘钓鱼时,还是觉得蚯蚓好用。
总结:
鱼和蚯蚓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是蚯蚓却沦为了鱼类的食物,蚯蚓蠕动的外形酷似蠕虫一般在水中挣扎,难免让鱼儿产生好奇心。加上自身散发的气味很难让鱼儿们不心动,其实我们还得感谢自然孕育了蚯蚓这样的生物让我们的祖辈们为捕鱼多了一丝的便捷,如此鲜美的鱼肉离不开蚯蚓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