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二十四节气今日冬至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TUhjnbcbe - 2025/4/1 20:13:00
白癜风北京专家 http://www.yunweituan.com/m/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相传,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一天对古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杜甫在《小至》中写道:“冬至阳生春又来”,当时的人们认为,冬至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从冬至起,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乃大吉之日。所以,古人对冬至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古代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二候糜角解”,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三候水泉动”,是指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虽然冬至日照时间最短,但并非是冬季里最冷的日子,因为前期地面积累的热量,还没有散失到极致。而过了冬至,随着地面积蓄的热量减少,气温在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下降。民间把冬至之后喻为“数九寒天”,是有它的道理的。而冬至日,就是“三九”的起始日。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才开始暖和。

冬至文化

冬至后白日渐长,阳气始生,须安息静养,古时候的人认为,冬至不宜出游。而此刻仍漂在外地的古人到了这一时节都要回家过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所以冬至夜也是饱含着游子心中的乡愁。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中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刻画出游子在冬至夜里浓浓的怀亲之意。

冬至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意义。传统文化艺术中有着对于冬至的精彩描绘。在古代,冬至是要放三天假的,让人们休息,人们之间相互送礼,来度过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从许多当时的画作当中可以窥探他们的一些庆祝活动。宋画当中的冬至最是精彩,京师的繁华,到处车马喧哗,街巷拥挤,行人往来不绝。简直和过年差不多。

古时的文人墨客在冬至时喜欢聚会饮酒,称之为“寒暖会”或“消寒会”。大约从明代开始,民间发明了“九九消寒图”,以每日填画的方式,记日、消寒,也是有趣的娱乐活动。“九九消寒图”大致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如画梅的方式是先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个“九”,每瓣代表一天,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过了一个“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尽既春深。

01.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古语说:“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冬至,是我们的祖先最早确定的一个节气,先哲们也认为,冬至这一天,阴气达到极盛,必然遵循物极必反的天条,就有了“冬季一阳生”的反弹,一直到夏至,阳气达到极盛而“夏至一阴生”,周而复始,更古不变。

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

冬至日,古人有很多的祭拜活动,包括祭祖、拜父母、拜师等。冬至祭祖,是人们向祖先汇报一年的丰收情况,祈求祖先保佑的一种行为。这一天,读书人要祭祀先师孔子,学生还要备礼看望老师,酬谢一年的教育之恩。

在北方地区,谚语说:“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吃汤圆是江南地区的饮食习俗,“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水饺和汤圆,作为节令美食,都有“团圆”的内涵。

冬至,最幸福的事,有家回,人人念。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一碗饺子、一份汤圆、一杯美酒。我们期待着“年”的到来,愿来年万事如意。

02.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夜晚最长,白天最短。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小时候,每到冬至,家长们还会教孩子唱《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唱着,唱着,春天就来了……

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冬至和夏至正是昼夜时长变化的重要节点,这句俗语正好体现了这样的自然规律。

岁月,不紧不慢地往前走,人生,既要珍惜光阴,也要有一份淡定从容。

03.冬至一阳生,送鞋保安康

冬至过后,白昼时间加长,阳气越来越多,所以便有了“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曹植曾在《冬至献袜履表》中写道:“亚岁迎祥,履长纳庆”,古代每逢冬至,民间有互赠鞋子的习俗,冬至也因此被称为“履长节”。

这是因为阳气生于脚下,送鞋子正是为了护住初生的阳气,以保平安,所以人们互赠鞋子,用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生命中,时刻不要忘记给爱与被爱的人,恰逢时机地送上温暖。

这个冬天或许会很冷,但我们跋涉千里,心中总有一份牵挂,在远方,也在身旁。眉目间流动的温柔,便是这红尘中最温暖的情怀。

冬至,昼短夜长,孝至,福寿绵绵,情至,回甘亦暖。

冬至已至。这是冬的尽头,也是春的开头。

在这寒冷的关头,莘县史志祝大家:

冬至快乐!请君勤添衣裳,愿君安康!

来源:莘县史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十四节气今日冬至亚岁迎祥,履长纳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