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活动的主题是“以实干促振兴”。在候选人中,涌现出了一批投身乡村振兴的典型人物,他们当中有科研人员、村干部、种粮农民、产业带头人等。他们都是谁?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刘昌法
刘昌法,59岁,山东淄川人,现任淄博市乡村振兴局二级调研员、驻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第一书记。“实干兴村,不落下一家农户。”10年前,刘昌法驻村时,他暗下决心。在四个山区村辗转,五次出任第一书记,从民生到产业,刘昌法把共情变亲情,甘做“蚯蚓”耕沃土,探求乡村幸福道。年4月,刘昌法主动离开机关,到山东省淄博市的上小峰村驻村扶贫。当时正值村里修建塘坝,面临水泥告罄即将停工,刘昌法通过单位争取到35吨水泥,工程才得以顺利竣工。紧接着,刘昌法又与村“两委”干部一边争取项目资金,一边建垃圾池、改造农电、装太阳能路灯等村内设施。同时,刘昌法利用生态资源发展了33家农家乐,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转眼两年驻村到期,刘昌法要返回原单位,上小峰的村民们听闻消息后,连夜写了一封按满红手印的挽留信。于是,他选择了留任。随后,刘昌法协同村“两委”打造农家乐升级版,争取中央扶贫资金万元,将资金额折股量化,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的扶贫模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径。上小峰村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成为各地学习借鉴的标杆。实践结硕果,坚定了刘昌法留在基层的信心。转战西沙井村和石柱村时,刘昌法都从群众急难愁盼事入手,借势资源和政策,挖掘产业潜力。年7月,刘昌法选择回到老家东东峪村帮扶。从脱贫攻坚过渡到乡村振兴,刘昌法与村干部谋划,以山水资源、手工酿造为底色,借助财政支持和自筹资金打造各式民宿,实施乡村旅游共富工程。驻村期间,刘昌法经常揣着便民联系卡入户走访,尤其对子女在外的贫困老人格外关照。两瓶眼药水和消炎药,解了任学美大娘数月眼疾之患;汛期的暴雨查情,排除了徐孟富老人一米之遥的危情;寒夜里10万吨煤炭,热了张克炎老人家的炉火,也温暖了全村孤老者的心......把群众当亲人,刘昌法身体力行,成为村民们信任的依靠。10年来,刘昌法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强班子、带队伍,以党建引领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他摸民情、勤总结,记录了80多万字的“驻村笔记”;他兴产业、谋发展,争取资金多万元,实施了30多个产业和民生项目,带领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被村民亲切称为拔穷根的“蚯蚓书记“。刘昌法获得了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诸多荣誉。年,刘昌法相继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齐鲁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推荐单位:山东省乡村振兴局
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活动
三农人物大型公益推介活动自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四届,在全社会营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