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你可能不知道,陪伴式写作业,才是孩子厌学
TUhjnbcbe - 2025/2/21 19:40:00
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zz/281241.html
北京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znlvye.com/

小时候学写字的情形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二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我刚刚开始学习在田字格里写字,不知道为什么铅笔在我的手里就是那么不听话,一道横明明那么短,田字格明明那么小,可我就是写不平,那一道横画出来比蚯蚓还弯曲。

我妈是非常严厉的性格,对于我的不争气,她非打即骂,于是怯懦的我在她的训斥下沉默地写字。我爸是比较温和的,当他看到我写字的成绩后,并没有训斥我,反而是温和地写字给我看,可我没办法像他那样写得那么好看,反复尝试失败后,爸爸握着我的手一笔一划地写字,可是我更加着急、委屈,哭个没完。

一年级的我学习写字的场面惨不忍睹,从那以后我有一段时间非常抗拒和爸妈接触,尤其是让他们看到我的作业。

有很多爸妈在孩子刚刚上学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明明孩子很有兴趣学习,可是遭受了写字和画画的挫折,就开始逃避,拒绝进行这些活动。

可是宝妈宝爸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孩子的抵抗情绪,正是来源于那一次次温和而善解人意的手把手教学。

手把手教孩子学会自卑

爸妈在给孩子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先认清一个大前提——爸妈是成年人,成年人的思维是固化了的,是经过了常年累月时间的洗礼的,做事方法是追求结果完美的,但婴幼儿恰恰相反,他们是自由的,是天然的,是无拘无束的。

爸妈和孩子对待写字和画画的态度是不一样的,爸妈更倾向于做好,孩子更倾向于快乐。孩子的快乐,也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1.现象

手把手教孩子的往往会得到一个孩子丢下笔离开的结局,当家长看到孩子写字或者画画做得不够好时,总是会从自己成年人的角度去批判孩子的作品,认为那些歪七扭八的字、圈圈点点看不出内容的涂鸦是不好的,如果放任这样的乱涂乱画,孩子就会不学好。

所以这个时候大人们往往就开始自作多情了,他们会靠近孩子,拿起孩子的笔,给孩子们作出一个完美的示范,然后告诉孩子,你要这么写、这么画才对,明白了吗?

孩子当然明白,于是乎,孩子就拿起笔,学着大人的作品来进行新的尝试,结果自然是做不到那么好,正当孩子茫然地看着自己的作品发愁的时候,大人就进行了更加致命的自作多情——他们要握着孩子的手来做示范了。

而当示范完毕,孩子再次进行尝试时,自然是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作品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糟糕了,这自然就令孩子对自己的手产生了质疑——老兄,你怎么回事?为什么做不出那么好看的东西来?

自然,孩子就会生气发泄,握着笔一通乱画,就是不服了,都是手,你这只手怎么就不行,大人看到了,哈哈一笑,握着孩子的手又来了一遍,孩子若是再次尝试,自然是彻底地质疑人生了。

当孩子丢下笔,跟自己置气的时候,很多大人往往采取两种态度:要么是不想写啦,歇会儿吧,要么是别着急,再教你一遍。

这两种处理方式都谈不上有多好,但是不好的引导方式已经产生了,也很难有好的处理方式。

前者属于冷处理,可以放任孩子冷静一下,在孩子1-3岁时,对眼前发生的事情记忆并不会很深刻,兴许过一会儿就忘了,如果看不到家长示范的那张纸就还算好,至少不会再次造成刺激,让孩子认为自己有多差劲,这样过一段时间,或许孩子还能提起兴趣再次进行涂鸦。可怕的是很多家长认为手把手是一种好的互动方式,因而大声笑出来,这样其实是对孩子心灵的反复伤害,孩子会认为自己被嘲笑了,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后者就是非常直观的一种伤害了,在反复的示范中,孩子是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的,而这个时候家长还强迫孩子继续进行练习,要求孩子反复感受到自己与成年人之间能力的差距,就会产生更加严重的自卑,转而对表达自我产生了抗拒。

2.根源

手把手的教学方式给孩子带来强烈的自卑情绪,其原因是非常简单的,正是因为写字、画画这些行为对于孩子的意义与成年人认知的并不相同。

假设孩子是一台电脑,那么我们和孩子互动,帮助他们读书、听故事这些行为就好像我们向孩子输入了内容,而孩子自发地去写字、画画的行为,正像是孩子去向世界输出东西。

而这些输出的信息,正是孩子内心的世界,因而这些行为就是孩子在表达自我,当孩子快乐的时候,或许他们会在纸上画出毫无意义的圆圈,当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或许就是在画叉,当他们开心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把摹写的汉字笔划分得很开,像一个手舞足蹈的小人,当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或许把汉字写得叠在一起看不出谁是谁……

在孩子婴幼儿阶段的成长中,绘画和写字,并不像我们所认知的那样,代表着知识和聪慧,它们只是孩子去表达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

尤其是,当孩子处于婴幼儿时期,对于自己身体的掌控能力是比较差的,我们平时可以非常常见到孩子拿不住奶瓶、不小心甩开玩具等等,那么规范地写字和画画这种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就更加困难了。

但是孩子也是懂得审美的,当孩子将自己的作品和大人的作对比时,自然能够发现大人的作品看起来更好,自己的看起来很丑很糟糕,受到打击而自卑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这些情绪从婴幼儿时期到小学乃至成年人,都是会触发的,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活动,家长千万不能觉得小孩子不懂这些,而疏忽大意。

家长指导幼儿写字、绘画常见误区

1.避免过早学习简笔画和规范字

根据上述讲解我们可知,让2-4岁的儿童学会写规范字、画简笔画,是非常错误的一件事,从儿童的生理条件上,是非常难做到的,这是无法突破年龄阶段的事情,是没有办法强求的,一味地要求年幼的孩子去做困难而精细的事情,是非常不合理的。

家长可以让孩子去尝试,去照着好看的字和漂亮的简笔画去画,但是坚决不能够要求孩子一定要得出模板那样的结果。

2.戒除功利心

在教育理念中,我们其实更加倡导引导,而并非要求。人的情绪是比较难控制的,不同性格的人对相同的沟通方式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家长对孩子是有很多很美好的期望的,这很正常,但是不能用这种期望去绑架孩子的天性,也不能寄希望于标准的教育理念,因为理念只是从大多数人身上得出的共性因果关系,而并非绝对。

有些家长认为伤害造成也不怕,反正有理论能给孩子纠正回来,只要如何如何做就行,觉得学习了很多育儿理论就有了靠山,能够放任自己的功利心去随意伤害孩子的心理,这样的家长也确实不少见。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可能不知道,陪伴式写作业,才是孩子厌学